主治
1.胃热痰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等症;
2.失眠,晕眩等症。
常用量
枳实3-6克、竹茹6-10克。
经验
枳实、竹茹伍用,出自温胆汤。
方由枳实、竹茹、半夏、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功专清胆和胃、除烦止呕、祛痰安神、醒脑开窍。师门加远志、菖蒲、五味子、酸枣仁,谓之十味温胆汤,治失眠诸症,颇有良效。
枇杷叶
苦,微寒。归肺、胃经。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枇杷叶降逆气
《名医别录》曰,枇杷叶疗卒呕不止,下气。
有个病人经常抽烟,稍微吃点甜的东西就呕吐,早上醒来总是口干舌燥,晚上吃饱了还经常咳嗽,打呼噜。
老爷爷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火性是炎上,各种上亢不降之势,比如呕吐咳嗽打呼噜,口燥渴,必降其气化,诸症乃得愈。
病人边咳边说,大夫,我还有慢性咽炎怎么办?
老爷爷笑笑说,你不管有多少种病在中医看来都是一个气逆不降的症,咽炎是痰火梗在咽部降不下去;打呼噜是痰浊堵在呼吸道,气不顺降;饱食则呕,是胃气不下行。
小指月说,爷爷,这么多种病症要从哪个下手?
老爷爷说,不治其病,而治其积,直接从降逆气入手,枇杷叶降逆气、哕呕可医。一味枇杷叶,通过降其冲逆之气,则诸症自平。
于是叫病人自己去采枇杷叶,把毛刷掉,煎汤来服,吃了几天后,果然不呕不渴不咳了。连慢性咽炎,咽中时常痒痛的,也消失了。
老爷爷说,枇杷叶能够和降肺胃,化痰止咳,肺胃气机下行,那么呕咳自愈。
《本草纲目》曰: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
枇杷叶拾珍
1、广州名医傅星垣,患湿热便秘半月,脉濡数,舌灰*,清之则借以为援,攻之阻而不下,唯有肃肺一法,于是用新鲜枇杷叶八两为主,一剂而便通。
指月按:枇杷叶是肃降肺气法的代表,《医门法律》曰,肺气肃降,则诸经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但见天气降则江河流通,所以肺气降则胱肠顺畅。
2、郑长松经验痰滞中州枇杷叶效彰王某,36岁。怀孕3个多月,近2旬来头晕体倦,呕恶厌食,吐液黏稠,胸闷脘痞,饮食不入,靠补液3天。苔白腻,脉沉细弱。脉证合参,乃因痰湿内停,阻滞中州为患,治法当和胃降逆,祛痰理气:枇杷叶30g,姜半夏、竹茹各12g,生姜15g,炒枳壳、陈皮、旋覆花各9g,沉香3g。水煎分次频服。服药1剂后呕吐即止,3剂后诸症全消而告痊愈。
指月按:李时珍提到枇杷叶既能降肺气,亦能降胃气,治胃病常以姜汁佐助,治肺病常以蜜制,因为生姜能降胃逆止呕,蜂蜜可以润肺燥止咳。
《日华子本草》记载,枇杷叶治呕吐不止,妇人产后口干。而枇杷叶偏凉,一配上姜,更能够凉热中和,降逆气不偏不颇。配合陈皮、旋覆花或沉香之品,取它们顺气之意,气顺则一身津液自服从而下行矣。
竹茹甘,微寒。入肺、胃、胆经。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一、一味竹茹治牙血
牙龈出血,大都是胃气不降,因为胃经管牙龈,胃气直接上达于口,这叫脾胃开窍于口。
有个病人一熬夜,吃点夜宵,第二天起来必定口臭,一刷牙就会出很多血。老爷爷说,指月,你看他胃脉独大,明显胃气不降,所以一旦吃饱胀,就消化不良,臭气上熏,浊阴不降。
这病人点点头说,大夫,为什么我老是刷牙出血?
老爷爷说,血随气升降,气降则血降。你胃气经常堵塞上逆反酸,平时经常吃太饱,所以百脉贲张,气血上逆,容易出血。
然后小指月给他包了些竹茹,叫他拿回去煎水喝就行了。奇怪没有用止血的药,就单味竹茹降胃气,他吃完后,早上刷牙就不出血了。
老爷爷说,竹茹不单能够降胃气,以止吐衄血,还能够止胃气不降的肌肉出血,因为阳明主肌肉,肌肉属于土,所以一味竹茹令土气下降,则血不外溢。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张锡纯经验竹茹:味淡,性微凉。善开胃郁,降胃中上逆之气使之下行(胃气息息下行为顺),故能治呕吐、止吐血、衄血(皆降胃之功)。族家婶母,年四旬,足大指隐白穴处,忽然破裂出血,且色紫甚多,外科家以为疔*,屡次服药不效。时愚甫习医,诊其脉洪滑有力,知系血热妄行,遂用生地*两半、碎竹茹六钱,煎汤服之,一剂血止,又服数剂,脉亦平和。盖生地*凉血之力,虽能止血,然恐止后血瘀经络致生他病,辅以竹茹宣通消瘀,且其性亦能凉血止血,是以有益而无弊也。
二、一味竹茹治呕吐
呕逆者,胃气之不降。
胃气为什么不降呢?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胃中热气重,因为阳明胃经乃多气多血之经,阳明胃经一热起来,百脉鼎沸,逆而不降。
有个妇人发高烧后,烦热呕吐,便秘,水谷难进,双脉弦硬亢盛。
老爷爷说,阳明一降热下达,阳明不降热上冲。
小指月说,那就独降阳明之热,用竹茹。
老爷爷点头说,一味竹茹能够降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之证。
这病人就用竹茹一味50克煎汤服用,不仅呕逆止,连高烧也退了,大便遂通。
老爷爷说,一味竹茹,不单通降阳明,更能够通降整条消化道,你看整条消化道管就像竹管一样,如果消化管有壅滞,就像竹之有节,而竹子能节节贯通,一气理顺,所以用竹茹能够通降胃肠,把周身热火往下收。所以气顺呕止,胃降热退。
枳实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一、张仲景的减肥小方
《金匮要略》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此水饮所作,枳朮汤主之。
有个胖子,这几年体重一直在增加,他很是苦恼,一根筋都想要减肥,但却每次减肥都失败,谁都知道减肥要管住嘴,迈开腿,但都知道的道理未必都能够做到。
这样这胖子日渐肥胖的身体,搞得他走起路来拖泥带水,三四十岁,膝关节就疼痛难忍,难不成这么快就老化了。
老爷爷说,你如果不把体重减下来,将来腰也痛,背也痛,这么重的体重压下了你的关节能受得住吗?
这胖子吃了不少番泻叶、大*,想通过泻下来减负,想不到越泻腿越软,肥胖没有减去,中气却大虚,而且泻伤脾胃后老是痰多,胸胃以下,坚满如盘。
小指月说,肥人多痰,看来这是一个常理。
老爷爷说,如果泻下药都可以减肥,那么这个时代就不会有那么多胖子了。这个胖子说,那我该怎么办?
老爷爷说,不管怎么样,先把你心下痞满,痰水上泛的症状缓缓再说,中医减肥不单是在消脂肪肉积,而是在消水湿。
水湿?胖子从来没有听过这种字眼。
老爷爷说,对就是水湿,肥人脾虚痰湿重,运化不动水谷精微,即使喝水也会长胖。
他说,那我该怎么办呢?
老爷爷说,一要少熬夜,二要少喝冷饮。
老爷爷说,要找一味药能够化痰消痞,破除积聚的。
小指月说,枳实就最能破气消痞,可以打开积气痞结下行的通道。
老爷爷说,没错,枳实这味药,古人认为能利七冲之门,但只用它来消已成之痞结还可以,但要消未生之痞结,就还要用点扶正健脾之品。
小指月说,就用补脾圣药白术,这白术能健脾除湿,治疗脾湿的根源,这样脾胃运化功能恢复,那么水谷精微变为气血的就多,变为痰湿的就少。
老爷爷说,你别小看这枳实,朱丹溪讲它能冲墙倒壁,它是划窍破痰的威猛之药,能够消食痞破坚积,除胸腹痰癖。你这些肥胖赘肉,在中医看来不过就是一团痰湿塞在那里,用这枳实可以作为打开痰湿下行的开关。
然后这胖子就连吃了半个月的枳术汤,虽然只有两味药,却吃得它连连放屁,胸口中好像有块重物掉到肠腹中去了,原来是痰消痞化,不再上扰。
这样整个人一下子轻松不少,再去一称,居然减了好几斤。
老爷爷说,中医只能帮到这里,后面一定要靠你加强运动,你现在身体轻松舒畅,体力恢复,宜将剩勇追穷寇,必须加强锻炼,这样身体水湿代谢加快,便可以把肥胖再减一圈。
小指月说,爷爷,这枳术汤两味药这么厉害,张仲景当时就看到了肥胖的机理啊。
老爷爷说,有什么机理呢?
小指月说,脾虚水湿盛用白术,气滞痞塞不通用枳实,两味药一升一降,一个扶正一个祛邪,一个治痰湿来源,一个消痞满去路,所以它们联合既治疾病来源,也开病邪去路,所以非常稳妥。
这两味药健脾消痞,消补兼施。这两味药还制成丸子。比如橘皮枳术丸,加进橘皮理气宽胸效果更强。陈夏枳术丸,加进陈皮半夏行气化痰作用更强。香砂枳术丸,加进木香、砂仁。曲麦枳术丸,加进神曲跟麦芽,这些行气消食之功更强。
当然还有更多的枳术丸系列,有热泻热,有寒温中,随临床需要而增损加减,这样就可以配出更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汤方。但这枳实跟白术两味药就像太极阴阳鱼相互升降回环一样,不可缺少,白术能够令脾宜升则健,枳实能够令胃宜降则和,你看这两味药是在调痰湿减肥胖,而在我们医家眼中看这两味药,却代表一组升降大法,你如果站在升降高度上去用,那就可以变化无穷,真正得到终生心传,用活这枳术汤。
二、膈上不宽加枳桔
老爷爷说,所以这只实如少年之猛悍,枳壳若老年之缓慢,即药物老嫩不同。
小指月说,难怪《药性赋》上说,枳壳缓而枳实速也。
老爷爷说,确实它们利气宽胸之功非常突出。
有个妇人双关脉郁,吃饭没胃口,老是胸闷,容易烦躁发脾气,医生给他用了逍遥散,发现效果不理想,胸膈中还是那样胀满不舒。
老先生说,在原方中加两味药,枳实、桔梗。
小指月说,为什么呢?
老爷爷说,膈上不宽加枳桔,大凡胸膈以上气机升降不开,郁闷难耐,这枳壳桔梗一降一升,立马令胸中旋转大气,郁闷乃去。
果然这妇人在吃这药后,放了很多屁,胸中闷胀感消失,胃口大开。
老爷爷说,如果他胸中痰气堵塞厉害,我们就把枳壳换位枳实,效果也相当好,这枳实因为善于破散胸中痰气,故古人给他送了个雅号叫破胸槌,你一听它外号就知道怎么用它了。
小指月说,爷爷,我突然想到血府逐瘀汤,原来里面在一派补血活血的基础上,就加了枳壳、桔梗,由这两味药开降胸中郁气,那血脉循环就更顺畅了,难怪此方专治胸中血府血瘀。
三、欲升先降,脱肛用枳实、枳壳
老爷爷叫小指月去观察那小鸟飞起来的动作,小指月看了后说,爷爷,这鸟儿要飞起来,总是先蹲下去。
老爷爷说,这叫欲升先降,就像你想要跳起来投篮球,必须先有个下蹲动作才能跳得高。
这时有个老头子,脱肛有好几个月了,排完便后,肛门掉下来,就要费劲地把它塞回去,非常难受,甚至他觉得人生索然无味,悲观忧愁。
他去找肛肠科的医生,这医生也懂得些中医中药,便给他用补中益气汤,想通过用升提法,把下脱的肛门提上来。
用补中益气汤法,治疗各种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老年虚损性脏器下垂疾病,都广泛被医界的人认可,而且效果还可以。
可这老头子吃完补中益气汤后,心胸中觉得气力足些,舒坦些,没那么悲观消极了,但脱肛始终都没好,吃了一个月的药,药没少吃,*芪剂量用到80克,也没有少用,为什么下陷的肛门还提不起来呢?
老先生说,指月,为什么他吃完补中益气汤,心中少了分悲观,多了分喜乐?
小指月说,《*帝内经》上所说的,人的膻中之气充足,就佷容易开心,就像很多小孩子。人的膻中之气不足就忧愁多虑,悲观厌世,正如很多中老年人。
老爷爷说,那为何用了这么多补中益气汤,还没把肛门提上来?
给他加进枳实、枳壳各20克。
小指月一愣说,爷爷,这不是落井下石吗?本来他气机就下陷,还要再往下破,这样不会脱得更厉害吗?
这老爷子再吃完五剂药,居然排便不会脱肛了,高兴得不得了。
小指月却更疑惑了,我气提都帮你提不起来,反而用这破气的,怎么一破,这肛门就收起来了?
老爷爷说,中医气机旋转,它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圆,就像踩自行车一样,欲升先降,你想要把清阳升起来,必先把浊阴降堕下去,浊阴不降,则清气不升。
所以《仁斋直指方》中讲,脱肛一症,气聚不散故也。里急而不得出,外胀而不得入,可以枳壳散作汤剂,即枳壳、甘草二药。或以枳壳烧灰存性,调敷在肛周,这样气散则肿消,肿消则肛缩。
小指月说,原来是这样,用枳实、枳壳不是给脱肛落井下石,而是把肛门郁滞之气破散开,那脱肛就缩回来。
老爷爷说,就像热气球要往上飞升的时候,要先把压在周围的沙袋解下来,丢在地上,这热气球就升起来了。
人也一样,只有浊气下排,下垂之象,才能够升举,故《神农本草经》中讲,枳实能够利五脏,益气轻身。这不是说枳实能够补益人,而是它能够把浊气郁滞破散开后,五脏自然轻灵,气机便能够轻松向上升举。
小指月听后豁然开朗,于是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本草纲目》曰,枳实、枳壳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治胸痹痰喘枳实薤白桂枝汤),气行则痰满消(治结胸热痰用小陷胸汤加枳实),气通则痛刺止(治胸肋刺痛如刀绞用血府逐瘀汤),气利则后重除(治湿热痢疾肛门重坠用枳实导滞丸或芍药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