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脊穴一侧有17个,两侧加在一起34个。人体躯干部的所有的脏腑都归它来管理,它比膀胱经的作用更为明显。取穴方法: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34穴。可以简单的划分一个截断。
●把自己的双臂自然下垂,然后看肩部的肩胛骨下角,如果两个肩胛骨的下角连成一条线的话,往上的这个截断叫人体背部的上三分之一,这一段管上焦的问题。上焦包括心胸肺,对女性来讲就是心胸肺乳房,还包括肩,凡是这个地方以上,这块的脏腑的问题都可以在那个截断的夹脊穴上进行治疗。
●中间的那个三分之一,可在肋骨的下缘这个位置,水平向后也划一条线,或者从肚脐划一条线,从腰部以上到肩胛骨下角以下,这段中间位置叫中三分之一。属于中焦,管脾胃肝胆。
●剩下的下三分之一就是治疗像各种生殖系统的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这些问题,因为下焦的地方属肾,也包括肝的一部分及肾、膀胱、盆腔的问题,所以对于生殖系统的疾病,泌尿系统的疾病,肛肠的病症,都可以在下焦的这个位置上做治疗。
四、针刀临床应用:
夹脊穴治疗范围已经包括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等在内的多系统疾病,特别在治疗脊柱及其周围组织的疾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我们应用夹脊穴针刀松解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及常见病取得了立竿见影、针到病除的临床效果。夹脊穴临床取穴参考如下:
1、颈椎1(C1):眩晕、偏头痛、失眠、嗜睡、头昏沉、颈性高血压、脑供血不足、摇头。
2、颈椎2(C2):眩晕、头痛、失眠、嗜睡、眼干涩、耳鸣、心动3、过速、腮腺炎、过敏性鼻炎。
3、颈椎3(C3):眩晕、头昏沉、偏头痛、颈肩综合征、神经痛、湿疹、牙痛、张口不能。
4、颈椎4(C4):头昏、恶心、呃逆、双手麻木、肩周炎、落枕、鼻塞、牙痛。
5、颈椎5(C5):胸痛、心跳过缓、恶心、呃逆、颈、肩、手掌胀痛、口臭、火气大。
6、颈椎6(C6):血压波动、肩部疼痛、肩、拇食二指麻、扁桃体肿大、肩膀痛、上肢外侧麻痛。
7、颈椎7(C7):气短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颈根、肩胛痛、咽喉痛、肩膀硬化、上肢后内侧麻痛。
8、胸椎19(T1):气短、气急、肘手痛、凉、早博、手软无力、上臂后侧麻痛。
9、胸椎2(T2):气短胸痛、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肩膀硬化、上臂后侧麻痛。
10、胸椎3(T3):肺部、支气管症状、易患感冒。
11、胸椎4(T4):胸背痛、胸闷、冠心病(心绞痛)、长叹气。
12、胸椎5(T5):口苦、低血压、胃痉挛、癫痫。
13、胸椎6(T6):胃痛、消化不良、胃痉挛。
14、胸椎7(T7):胃溃疡症状、消化不良、胃下垂、口臭。
15、胸椎8(T8):免疫功能低下、肝胆病、糖尿病。
16、胸椎9(T9):肾功能障碍、小便白浊、尿不畅、过敏证、身体手脚冰冷、癫痫。
17、胸椎10(T10):肾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
18、胸椎11(T11):肾功能障碍、尿道病、皮肤病。
19、胸椎12(T12):下腹疼凉、疲劳综合症、不孕症、风湿症、生殖器官表面痛痒。
20、腰椎1(L1):结肠功能失调、便秘、腹泻、腰痛、下腹痛
21、腰椎2(L2):下腹痛、腰酸痛、性机能减退。
22、腰椎3(L3):膀胱、尿少、腰、膝内侧痛无力。
23、腰椎4(L4):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外侧、痔疮。
24、腰椎5(L5):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无力怕寒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后外侧、月经不调。
25、骶椎:
腰骶关节病变、足根痛麻凉感、膀胱病、前列腺炎。
五、针刀松解临床疗效机理探讨
1、从经络理论角度探讨:夹脊穴内夹脊里督脉,外临膀胱经。督脉其经脉有与足太阳经同行者及相通者,其络脉深入在脊柱的两旁,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相互贯通。夹脊穴的针刀效应是通过“督脉之别”、“督脉”和膀胱经得以发挥。督脉为“阳脉之都纲”,“总督诸阳”,足太阳膀胱经为巨阳,通过督脉之别,与督脉之阳气化生精微,内可以养神,外可以柔筋。且夹脊穴与诸脏腑背俞相邻,五脏六腑之气均有此输转。夹脊穴所在恰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外延重迭覆盖之处,夹脊穴于此联络沟通二脉,具有调控二脉的枢纽作用,针刀松解夹脊穴时能起到夹督脉之阳,助膀胱之气,调理脏腑,疏通经脉,调节两经的整合作用。
2、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认识:夹脊穴的穴位解剖可见,每穴附近均有脊神经后支通行,神经纤维所支配的范围覆盖了穴区部位,胸、腰、骶神经的后支呈节段性分布,故华佗夹脊主治按区划分,由于同一节段背俞穴与华佗夹脊穴的神经支来自同一脊神经后支,支配同一节段骨胳肌,因此,针刀临床应用中,背俞穴与同节段内华佗夹脊主治相近。根据神经解剖学研究,交感神经纤维通过交通支与脊神经联系,并随脊神经分布到周围器官和脏器,针刀松解粘连,疏通气血,引起针感传导反应,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可影响到交感神经末稍释放的化学介质,从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夹脊穴的深层肌肉多裂肌是在半棘肌的深层,整段脊柱都有。所以说多裂肌就像是稳定自颈椎到腰椎的一条脊椎钢索。由于多裂肌在最深层,产生力矩能力相对较小,但对椎间盘有很好的支持和控制作用。腰部多裂肌有良好的控制各个椎骨之间相对运动的能力。这一点在多裂肌节段之间的神经分配上有所反映。来自同一节段腰椎的神经分布在腰部多裂肌的每一肌束。多裂肌与椎骨关节突关节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同时多裂肌是唯一主要起到保护椎骨的作用的肌肉。因而也最容易损伤,产生疤痕、挛缩,从而加剧了椎体之间的压力,导致局部代谢紊乱,刺激神经,引起相应的症状。针刀松解粘连、挛缩的多裂肌,可以恢复多裂肌的弹性,减轻椎体间的压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利于椎周软组织水肿的消退,利于突出椎间盘的回纳,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许振南教授简介:
中国十大针刀名家,汉章针刀中医流派兴化针刀领*人物,主任中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五年制骨伤专业,年师从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新中医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针刀医学》杂志编委,医院客座教授。
年获“中国针刀名医称号”,年被兴化市*府授予“兴化市名医”称号。获泰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一次、兴化市科技进步奖3次。获年“中国针刀最具影响力“大奖。年,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中国针刀十大名家奖”和“针刀杰出贡献奖”。针刀发展四十年,驱动诺奖国际学术交流大会被授予朱汉章针刀医学奖最高奖项――"大医精诚"奖,南京国际针刀论坛被授予"针刀医学推广成就奖"
发表论文18篇,主编和参与编写书籍20本,其中代表书籍《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中国针刀临证精要》、《针刀临床误诊误治分析与防范》等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针刀临证患者近30余万人,临床疗效非常显著,临床中继承发扬汉章针刀中医精华,创造性的提出兴化针刀四大实战理论:君臣佐使、三针平衡、扶阳针刀、腧途同归享誉全世界,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针刀名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