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做好10件事:
1、少怒——春养肝,肝主疏泄。此时,应该心胸开阔,身心和谐,情绪不要有太大波动。
2、节欲——立春之后,是养阳的大好时机。此时,如果纵欲过度,就会耗气伤精,进一步损伤阳气。因此,在春天应适当节欲保精。
3、少酸——饮食方面,要少食酸涩食物,多食甘温食品;
4、多动——春夏养阳,养阳的关键是“动”,切忌“静”。人们应该积极到户外锻炼身体。
5、少湿——衣服、被褥要保持干燥透气,特别是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
6、补水——立春之后,气候仍然干燥,人体易缺水分,因此,多喝水也是很必要的。
7、春捂——别急着换脱掉冬装。换装的话,尽量以下厚上薄为宜。
8、限酒——立春之后,寒气仍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但不能贪杯饮酒过量。
9、舒展——可以适当运动、放松形体,头发不要扎得太紧,衣服也不要穿得太紧。
10、养肝——春养肝,应注意养护眼睛。中医讲,肝开窍于目。如果肝火旺盛,就会觉得眼睛干涩,甚至诱发干眼病、角膜炎等。
指甲半月形和纵纹的代表:
大拇指之半月形:半月形正常占比大拇指指的1/4至1/5。
半月形偏小:是大拇指上的供血不足,体内寒湿,血脉运行不畅,多数气血两亏。
无半月形:多数身体较虚弱,经常生病。
半月形偏大:阳亢体质,精力充沛。脾气急躁好动,不怕冷。多数习惯贪凉,中年以后容易高血压、高血脂、血粘稠、脑梗心梗。
大拇指还反映着脑部的状况。长期熬夜会出现纵纹。
纵纹少、浅:短期睡眠质量差。
纵纹多、深:长期睡眠质量差,对身体影响比较严重。
引路靠贵人,走路靠自己,成长靠学习。起床不是为了应付今天的时间;而是必须做到今天要比昨天活得更精彩!昨天再好,走不回去,明天再难,也要抬脚继续,你不勇敢,没有人替你坚强,你不疯狂,没有人帮你实现梦想,不管你昨天有多优秀,代表不了今天的辉煌,要记住,昨天的太阳永远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所以我说,养生是先下手为强,治疗是后下手遭殃,现代人不想调养身体,只想单刀直入治病,要知道疾病都是身体气血虚亏造成的,药物只是治疗疾病的辅助手段,真正起决定性治疗作用的是病人的体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治疗是弥补你以前所亏欠自己身体的健康,让你一顿吃一个月的饭你能吃下去吗?所以理性的看待治疗疾病,医生是人,不是神仙,不可能一下子把你的身体调养好,把你的疾病给治疗好,总需要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要努力,从养生做起!
现代的造病医学却把人们的引入歧途:不让人体出现任何的症状表现,如果人体出现排*症状表现的时候,就马上打针吃药和手术来控制和制止排*,而谎称:病好了。这样做,其实就是制造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的根本原因。即内源性*素+外源性*素(化学药物剧*)堆积在体内,而造成人体严重的气滞血瘀和痈*积结,而导致产生各种各样慢性疾病的后果。在这样商业化模式下的就会财源滚滚而来。所以,归根到底就是:病人!无边眼泪潇潇下。医院!不尽钱财滚滚来。后果就是:钱和人同归“医”尽。温馨提示:人们都要想想:人体内堆积的*素和化学药物的剧*,都比我们体内的大小便、经血、耳屎、鼻屎、眼屎、肚脐屎等人体七孔窍排出来的垃圾*素还要*十倍百倍呢。所以,体内长期沉积的痈*能够排出体外,任何病症都会好的。
补脾气:脾气虚以脘腹虚胀,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溏泻为主症。
这样的人常常伴有胃炎,有些人还有胃下垂、脱肛,或有子宫下垂等,这些都属于脾气虚的表现。补脾气的中药有白术和山药,对脾气有一个提升的作用,如果舌苔厚,也可以着重加一些白扁豆,这样既补脾气又能祛湿。
医生也会把气挂在嘴边,比如“气虚”、“气血亏虚”,肝气旺,肾气虚等等,虽然有时候听不懂,但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
其实气的确是非常重要,扁鹊在《难经·八难》中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气就是人的根,中医认为气伴随人的一生,人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疾病、喜怒哀乐,表面看是身体的变化,根源却是气在波动。
医生也会把气挂在嘴边,比如“气虚”、“气血亏虚”,肝气旺,肾气虚等等,虽然有时候听不懂,但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
其实气的确是非常重要,扁鹊在《难经·八难》中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气就是人的根,中医认为气伴随人的一生,人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疾病、喜怒哀乐,表面看是身体的变化,根源却是气在波动。
做中医的十大委屈:
1.大医院,治不好再找中医;
2.医院也能刷医保卡,而很多很牛的中医诊所却不能;
3.中药调理过程中的正常反应被患者误解为副作用;
4.中药调理过程中身体出现了其他问题都被推诿是中药惹的祸;
5.中药调理过程中出现的必然反弹现象被患者误认为是用错了药;
6.患者在生活等方面不配合治疗,致使疗效不理想,被患者说成是医术不行;
7.有些疾病需要几个疗程甚至几个月调理,而患者要求医生在短时间内治愈;
8.有些名贵中药价格堪比*金,被患者误解为高价收费;
9.医院治病百依百顺,来中医诊所治病却百般蛮横;
10.医院花几万元都心甘情愿,服中药几百元都讨价还价。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弱,胆为怒,是为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为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为五脏所主。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
中医经典是辨证,对症调理体安宁。诊断必须分阴阳阴阳平衡气血畅。犹如天平一垂线,两边平衡才关键。左高右低阳气旺,头昏脑涨舌苔*。满脸油腻大肚腩,走路仰脸爱出汗。气喘吁吁自言语,小便骚*放臭屁。鼾声如雷有节奏,犹如闪电又雷鸣。一天到晚爱吃凉,就是喝水也会胖。右高左低人偏瘦,面色萎*颧骨露。眼窝凹陷夜失眠,思虑伤脾唉声叹。肝气郁结脾气躁,少言寡语不想言。小便偏少大便结,月经失调颜色黑。脸上痘痘及斑点,头晕目眩手不闲。舌体偏小脚手干,浑身不适骨节酸。亲戚邻居不靠近,思绪万千睡不安。诊病一定分阴阳,阴阳平衡体安康,辨证施治才为上。
导致阳气不足、内寒的原因是什么?
1,熬出内寒
在中医看来,子时觉至关重要,晚上十一点前要进入睡眠。因为子时这个时候阴气盛到极点,这是阴阳交接班的时间,又是一点阳气发芽的时候,只有在睡眠中才能顺利进行。如果此时不睡觉,即把阳气之苗一棒子打死了,长此以往,阴盛则阳虚,阳虚则寒。
2,穿出内寒
短裙、露脐装、露背装……够性感,也够冻人。而且露的这几个部位,偏偏是最怕受寒的。肩关节、膝关节这都是人体薄弱之地,最受不得沾风寒受凉。
更要命的是颈背和腰腹,小腹为元气的中心,身之重地,腰为肾之府,颈背属于一身阳经之总管——督脉的位置,这些地方露着,肯定受寒呀!
3,吃出内寒
一到夏天,雪糕、冰棍、冷饮,是多少人的最爱,更有甚者早上起来也是一大杯冰水,水果也是从冰箱里拿出来就吃,就这样,长期吃着吃着,内寒就吃出来了。
4,懒生内寒
动为阳,静为阴,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常运动,气血才能不淤不堵。而现代人最缺的就是这个,在家歇着,出门坐车,上班一坐坐一天,总不动,气血运行就弱,体力就会下降,内脏功能减弱,则寒从内生。
肝气郁结分四级,你是哪一级?
第一级:气滞血瘀!
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淤,若是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则血行不畅,必然导致血瘀,表现为胁肋刺痛、症积肿块、舌青紫或瘀点瘀斑等,影响冲任二脉,则冲任失调,表现在女性身上就是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经血有块等。
第二级:痰气郁结!
气郁生痰,痰与气结,阻于咽喉,则为梅核气;积聚于颈部则为瘿瘤(各种结节)等,所以我们要想调理结节,还是得从疏肝解郁入手!
第三级:气郁化火!
气有余便是火,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形成气火逆于上的肝火上炎之候,如咽炎、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头痛等,这时候别忘了多灸太冲、行间泄肝火!
第四级:犯脾克胃!
肝气郁而不达,或气滞转化为横逆,均可影响脾胃之纳运,形成兼有呕吐、嗳气、脘胁胀痛等肝气犯胃和兼有腹胀肠鸣、腹痛泄泻、大便不爽等肝气犯脾之候。
占五脏安。平人气色之诊法。
心善三阳光闪莹,脾安鼻准现*明,
眼下气郎肝家好,年上无尘肺经清,
要知肾精天一足,耳轮红润黑珠睛,
天庭色泽身无病,寿上*光六腑荣。
解释:善者,乃无病之称,非善恶之谓也。心经无病,则左眉下“三阳”部位光润有彩;脾经无病,“鼻准”微*而明;肝经无病,则眼下气色鲜亮;肺经无病,则“年上”无灰尘之气。肾经无病,天一源足,则耳轮红润,目珠乌亮是也。“天庭”为一面之主,色泽光洁,其人一身无病。“寿上”*明鲜润,则六腑调和也。
占五脏病。察五脏病色。
脾病准头如血形,肾邪耳畔黑烟临,
心病则看年上赤,肝崇眼下色*盈,
肺病诚然鼻窍塞,“年寿”暗滞兼色驿,
满面笼尘多疴疾,准头青黑更可惊。
解释:
准头如血点红者,脾经热病也;耳畔如烟煤黑者,肾精寒病也;“年上”赤者,心火盛也;眼下*者,肝风热也;鼻塞不通,“年寿”暗滞而兼红者,肺金病也。驿,赤色也。若满面如烟熏谓之笼尘,其人一生多病。准头属士,若见青黑之色,是为木克士,士克水,其病皆难治也。
如果阳气外泄,就会使体表肌肤松弛,导致阴气耗散枯竭。阴气平和,阳气紧固,就能够使自身保持精神健康状态。如果阴阳离散不相交合,人的元神精气就会衰亡。人体遭遇露水风寒邪气侵袭,就会产生寒热病变。因此,春季风寒邪气淤积在体内,就会产生急性腹泻病变。到了夏季,则会遭遇暑热邪气侵害。到了秋季,就会产生疟疾病变。秋季的风湿邪气上冲逆袭,就会使人出现咳嗽症状,进而发展成痿厥病变。冬季遭遇风寒邪气侵害,到了来年春季,就必然会形成温热病变。
决定生死的因素基本两个,一是心脏不跳了,二是肺脏喘不了气
其一,癌症不会长在心脏;
其二,任何癌症都不会同时堵住两边主气管,令人窒息而死。
癌症患者的死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被吓死的。因为癌症已经被贴上了绝症的标签,认为不可能彻底治愈。西医这样把病贴标签的还有很多,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终身都不能彻底治好。其实就算是一部分肿瘤不能彻底消散,我们可以跟它和平相处很多年啊!
二是被过度治疗,严重破坏身体免疫力,全身衰竭而死的。
首先,是手术把有形的筋骨肉和无形的经络都切断了,破坏了人体完整的周天循环!其次,是以*攻*的化疗和放疗,以为能把癌细胞杀干净,结果是多少患者杀到最后,癌细胞也没杀完,先把自己给杀死了。于是,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手术很成功,病人走了;化疗放疗后检查肿瘤病灶和指标明显好转,命没啦!
三是找不到很好方法提升自身免疫力,从而不能有效控制癌细胞的发展和消耗。于是严重的贫血或低蛋白、低钾等,令全身呼吸循环慢慢衰竭而死。
用中医中药根据情况调理效果是不错的,对治疗效果,阻碍非常大的几方面:患者的体质和心态、负能量因果业障、生活的环境、家庭的因果、家属的态度。
?
“调”——就是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方案和纯天然的有机原材料来调节你五脏六腑、组织系统回到正常的新陈代谢状态,从而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生理机能提高了,免疫功能才会增强,自愈能力才会强大,身体各项功能才会正常工作。从而获得真真正正的健康。
“理”——就是清理体内的垃圾*素,激活各种功能细胞,使瘀堵的经络疏通,使细胞带电正常,产生强大的生物能量而正常工作,排除体内风湿寒酸等各种邪*,恢复人体各组织系统正常生理功能、阴阳平衡、气血充盈、精神饱满。谓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就是调理。
动不动想发火,到底是怎么了?
不仅在肝,可能身体这里也出了问题;随着气温升高,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变暴躁了,动不动想发火?春天升的不仅有阳气,还有暴躁的脾气、旺盛的肝火。
春天肝火旺,跟肾有着极大的关系。《*帝内经》讲:“肾生骨髓,髓生肝。”
肾属水,水生肝木,肝肾精血同源,互生互养。
我们人体本身具备调节机制,肾水在下,心火、肝火在上,水火互相制约,互不侵犯,就能保持一个相对平衡和悦的状态。当火收不住了,另一方面来说,也是肾水不足了,浇不灭火了,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为“水不涵木”。因此春天肝火旺盛的朋友,在柔肝的同时,滋肾就很有必要。
枸杞、黑芝麻、韭菜、黑米、何首乌等,均具有很好的补肝益肾的功效,日常可食用。
四时八节的贼风邪气,会交替伤害人体五脏。体内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五味。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被饮食五味伤害。按照阴阳五行属性,春季、夏季、长夏、秋季和冬季,分别对应东南中西北五方,又分别与人体五脏和饮食五味对应。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
如果饮食酸味过重,就会使肝脏精气津溢外泄,导致脾气衰竭。饮食咸味过重,就会损伤肾脏精气和骨髓,使得肌肉萎缩,导致心脏精气抑郁。饮食甜味过重,就会造成心脏精气满闷,使人喘息不止,脸色变得黑暗无光,并且导致肾脏精气阴阳失衡。饮食苦味过重,就会损伤心脏精气,使得脾脏精气失去濡润,导致胃脏精气淤滞。饮食辛味过重,就会损伤肺脏精气,导致筋脉松弛涣散,使人精神不能集中。
补肾气,肾阳
肾气不足主要表现在:有腰酸、乏力、精神不佳、容易腹泻、容易腰膝酸痛等,尤其在老人群体中,由于肾气不足,容易患得感冒,并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还表现在爱吃味道浓的东西;老年人小便时头部打激灵;17~19点发低烧;坐着时总是不自觉地抖腿;春天手脚冰凉;盗汗等。
中医是如何看病深得人家喜爱的?
一,做中医人首先刻苦读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勇于创造特友一套方药和理论。
三,不自吹,不自傲,不低眼看人。
四,不分贵贱,一律平等。
五,不分钱多钱少,真的贫穷如洗免费也要救他一回。
这样才是好大夫,又德又术,传遍千里,不愁没人找上门,这样你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生存开花结硕果。相反,吹牛上天,把月亮都摘下来,药又是天价,医术是一般,这样病人慢慢离你远去,也许不久就会停业转行。
现在的一些癌症患者,即使有财力和体力接受正规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其结果又如何呢?网上有文章指出:就治疗条件来说,医院一个比一个好,治疗方案一个比一个新,治疗费用一个比一个高,对老百姓来说,是天价,可天价没有个能买来命,反而短时间就离开了人世。数十年来,癌症专家为患者提供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三种:手术,化疗和放疗,但是这些方法有句限性,如手术可能无法彻底清楚癌细胞,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则会误伤正常细胞。因此到目前为止,彻底治愈癌症,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医学界的一个梦想。甚至在癌症患者圈子里流传一句话:治,是找死,不治等死。为什么社会进步了,科学发达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医疗水平提高了,我们反而有越来越多看不完的病?救不了命?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现在人有着太多的欲望和目标。人死了名利权情钱,没有一样能够带得走的,我们是光溜溜的出生,老了还是光溜溜的走。
现代医学:疾病→找病灶→对抗性疗法→增加*素→病发症→死亡。造病医学(医源病、药源病)→损坏脏腑→机能退化→全身腐烂发臭→挣扎→枉死。
体温低到测不出,这是典型阳虚了:
阳虚则基础体温低;阳气足,则人愈暖和。阳气旺盛的人,气血运行流畅且澎湃,周身营卫之气足够强抵御外邪,风寒水湿燥火都不得近身。
在中医里,提升基础体温的两个思路:
温肾阳——补先天之火。温脾阳——补后天之火。
肾气足,气血充盈,连手指腹都是圆鼓鼓的。肾为先天之本,是“一身之阳”,像阳光,像火,照耀、温煦着全身。肾气足,血液运行畅快,气血充盈,体内每天都是阳光明媚,充满生机,各脏腑运行正常。当肾阳虚,身体内就像阴天,气温降低,带来直接的后果是血液运行变慢。
寒和湿是连在一起的,温度低,肾火不够热力,水湿就蒸发不掉,湿气沉重反过来加重了凝滞、淤堵,气血运行就更缓慢了。
脾气足,消化力强劲,五脏六腑都有充足的营养。脾主运化,运化水湿,
运化水谷精微给全身,它就像五脏六腑的饭堂一般的存在。脾胃为坤土,能资生一身。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先由胃受纳,再由脾去“化”和运输分发。
脾阳充足,消化能力就强,该分发的分发,不堆积,自然就没有积食,虚热,也不会有嗳气、呃逆、反酸了。
手诊歌---
手心出汗肺脾虚,指肚泛红血脂高,五指关节青筋暴,末梢循环定不好。
消化吸收看五指,指间有缝肠胃虚,指甲竖棱肝病变,指根凸起大便差。
大鱼际,有深纹,心律不齐易心慌,手腕延伸小鱼际,青筋明显会腰疼。
指甲颜色常泛白,记得补血补肾脏,右手虎口手掌面,定位肝脏快又准。
视力不好有粗纹,手心颜色红青灰,胃部定是有疾患,拇指指根纹理乱。
胃部疾病早预防,左手虎口手掌面,脾脏就是好判断,早晚按揉健身体。
口气清新免疫强,女性乳腺看右手,手腕横纹摸两旁,不平滑,有疙瘩,
乳腺增强早预防。食指指甲脑血管,凸棱明显是硬化。
女性痛经和血块,中指指根青筋暴,生殖疾病最难查,男左女右记心上。
《伤寒论》是经典是准侧,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经用典,既要学会经典的精髓,又要用好自己所学经方,结合临床,辩证才能施治,不管是任何病,久虚,现实,只有后天足,先天才能旺盛,精气神,气不离卫,精不离脉,神不离*。
《伤寒论》用药精髓是“保胃气,存津液”。《医学心悟》中有一句“医家误,药轻试,攻病不知顾元气,病若祛时元气伤,似此何劳君算计”。
说明保胃气,固后天是治疗疾病之本,后天健,精血足,先天肾阴阳才能平衡,阴生,阳长,万物皆复。
古中医详解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辩,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
上十问者,乃延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也。明此十问,则六变具存,而万病形情俱在吾目中矣。医之为难,难在不识病本而施误治耳。误则杀人,天道可畏,不误则济人,阴德无穷。学人欲明是道,必须先察此要,以定意见,以为阶梯,然后再采群书,广其知识,又何误焉?有能熟之胸中,运之掌上,非止为人,而为己不浅也,慎之宝之。
一问寒热---问寒热者,问内外之寒热,欲以辩其在表在里也。人伤于寒则病为热,故凡病身热脉紧,头疼体痛,拘急无汗,而且得于暂者,必外感也。盖寒邪在经,所以头痛身疼。邪闭皮毛,所以拘急发热。若素日无疾,而忽见脉证若是者,多因外感。盖寒邪非素所有,而突然若此,此表证也。若无表证而身热不解,多属内伤,然必有内证相应,合而察之,自得其真。
凡身热经旬,或至月余不解,亦有仍属表证者。盖因初感寒邪,身热头痛,医不能辩,误认为火,辄用寒凉,以致邪不能散,或虽经解散而药未及病,以致留蓄在经。其病必外证多而里证少,此非里也,仍当解散。
凡内证发热者,多属阴虚,或因积热,然必有内证相应,而其来也渐。盖阴虚者必伤精,伤精者必连脏。故其在上而连肺者,必喘急咳嗽;在中而连脾者,或妨饮食,或生懊,或为躁烦焦渴;在下而连肾者,或精血遗淋,或二便失节,然必倏热往来,时作时止,或气怯声微,是皆阴虚证也。
凡怒气七情伤肝伤脏而为热者,总属真阴不足,所以邪火易炽,亦阴虚也。凡劳倦伤脾而发热者,以脾阴不足,故易于伤,伤则热生于肌肉之分,亦阴虚也。
凡内伤积热者,在痞必有形证,在血气必有明征,或九窍热于上下,或脏腑热于三焦。若果因实热,凡火伤在形体而无涉于真元者,则其形气声色脉候自然壮丽,无弗有可据而察者,此当以实火治之。
凡寒证尤属显然,或外寒者,阳亏于表,或内寒者,火衰于中,诸如前证。但热者多实,而虚热者最不可误;寒者多虚,而实寒者间亦有之。此寒热之在表在里,不可不辩也。
《*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意思就是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悦,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那么对于养生,简言之,就是在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