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东
全国*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吃汤圆都是元宵节的重头戏。不同的是汤圆在北方称之为“元宵”,在南方才叫汤圆。美味的汤圆固然是老少皆宜,然而对于有老胃病的患者来说,它却无异于一颗颗空投的“炸弹”,食后恐出现胃胀、烧心反酸甚至是胃痛的症状。其实,小汤圆也藏着胃病饮食宜忌的大学问。
汤圆隐藏着胃病复发的三条“导火索”
“元宵”或汤圆类食品,尽管做法不同,但其主要成分还是以糯米粉和糖为主,且传统汤圆和“元宵”的馅料还含有较多的固态油脂(芝麻、花生、坚果仁、巧克力和猪油或者*油)。两者的区别在于元宵馅小糯米粉多,糯米粉吃进胃里因难分解成块、影响与消化酶的有效接触,多食黏滞难化;而汤圆馅大糯米粉少,对于消化脂肪有困难的患者来说则更难消化!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甜食)会使胃酸分泌增加,容易加重胃黏膜的刺激,而脂肪属于难消化的食物,也易促使胃分泌出过多的胃酸,加重胃的负担。总之,甜食、高脂食物、难消化食物等饮食可增加胃的消化负担,并刺激受损的胃黏膜,容易引起或加重胃脘不适等症状,从而形成老胃病复发的三条“导火索”。
汤圆的甜并非补养脾胃的甘
元宵节一般处于“雨水”节气期间,此时天气渐渐回暖,湿气也在增加。中医理论认为,肝木克脾土,脾性恶湿,因此说在这个时节脾胃是最脆弱的,适逢春节、元宵等佳节,则进食糕点等甜食的机会和数量较往常为多,则脾胃最容易过劳或者受损。现代医学也认识到糖醋食物、果汁、酸性水果这类会产生酸的食物可促进胃酸分泌增多,从而会加重像胃食管反流病等胃病的病情;而另一方面中医又指出“好食甜者,脾不足也”,此时若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能起到健脾胃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所认为的甘味与现下的甜食有很大的差别。《灵枢·五味篇》中有云:“脾病者,宜食糠米饭,牛肉枣葵”,又说“糠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可见古代所提到的甘味并不只是尝起来有甜味的食物,而是指那些具有补养脾胃功效的食物。而我们现在所提到的各类甜食,严格上不能属于甘味食物,因为甜食吃多了不仅不能补脾胃,反而会损伤脾胃。汤圆或者“元宵”,正是属于现在所认为的甜食范畴,因此不宜多吃。
那元宵节在即,对于患有慢性胃(肠)病的朋友们来说,这汤圆还能不能吃?怎么吃?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我们有一些建议: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最好不吃汤圆。胃食管反流病最典型的症状是反酸、烧心,该病与胃酸分泌异常和胃排空功能减退有关系,汤圆等糯米甜食因难消化、增加胃酸分泌,会加重反酸、烧心等症状。所以有胃食管反流的朋友,不管既往是否有因为吃甜食引起的症状加重,建议在元宵节期间最好不吃或者少吃汤圆,或者选择馅料健康容易消化的汤圆进食。此外,油炸红薯、土豆等食物也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加重,也要避免或者少吃。
慢性胃炎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吃汤圆要适量。慢性胃炎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腹胀腹痛,该类疾病容易在不良生活刺激因素下反复发作,临床上观察到部分患者发病就有吃甜食的诱因,这就是我们所提到的“甘者令人中满”了,过食甜腻能够壅滞胃肠气机,影响胃肠蠕动,从而出现“肚子胀”。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建议在控制饮食总量的基础上,吃汤圆要适量,应避免选择油脂过高馅料的汤圆,不加重胃肠负担。
胃下垂患者不仅要少食汤圆,汤水也要少喝。胃下垂大多由于过度消瘦带来胃的张力低下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或坠胀不适,甚至出现胃痛、呕吐、厌食等症状。这类病人容易被认为是单纯的脾胃虚弱,需要进补,殊不知愈补愈胀,若在元宵节期间,进食太多汤圆等甜食,很容易胃胀加重甚至剧烈胃痛。所以,对于患有胃下垂的朋友,不仅要少吃汤圆,汤水也要少喝,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少吃多餐、进食细软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且要做到细嚼慢咽。
胃肠病防治要遵循“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则。《难经·十四难》中有云:“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中医认为老胃病一般因脾胃受损所致,其治疗的关键要从饮食调养上下功夫。《寿世青编》则指出,调理脾胃饮食要以清淡为主,要在乎生冷勿食,粗硬勿食,勿强食,勿强饮;先饥而食,食不过饱;先渴而饮,饮不过多。有慢性胃肠病的朋友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不会纠结汤圆等甜食是该吃还是不该吃了!
出品:人民*协报健康周刊
文字:唐旭东
编辑:周小然
审核:刘喜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胃部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它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能与胃液的接触面更加广泛,能够更好的被人体吸收。一般情况下,胃是会认真负责的工作,但在有时候,却是会“闹别扭”,出现胃胀的情况,导致卧立不安,影响正常的生活。
还没吃饭就打一个嗝,吃完饭又打一个嗝,然而并没有怎么吃东西,还一天天瘦下去,胃胀气让人很是烦闷,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当胃存在有炎症,反流等症状时,胃的排空就会被延缓,这使得食物不断对胃壁产生压力,从而产生上腹的压迫感,令人烦恼的胃胀到底是何方妖孽呢?
胃胀是指胃部经常感觉撑胀,吃不下东西的一种临床症状。它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代表着肠胃出现了问题,很多肠胃病都会引起胃胀,例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寒等等。
胀气原因1边吃饭边说活古代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但是现代人吃饭都喜欢热闹,安安静静的吃饭反而觉得别扭,边吃饭边说话的却容易让我们吃进许多的空气,从而导致胃胀气。
2吃饭快有些人吃饭跟打仗似的,狼吞虎咽,一口饭还没没下肚另一口已经到嘴里了,这样囫囵吞枣,会让大量的空气和饭一起进入我们的胃肠道。3吃产气食物产气食物是导致胃胀气的一大因素,豆类、山芋等食物都属于产气食物,这些食物进入肠胃后,容易发酵产气,肠胃产生过多的气体,自然就会有胀气的感觉。
4情绪不良人的七情与五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心情不好身体也会有各种状况,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胃痛、胃胀气。
5乳糖亚洲人很多都有乳糖不耐症,体内缺少乳糖分解酶,无法把喝下去的相关食物的乳糖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时,我们的肠道细菌就会将乳糖分解为大量的氢气和脂肪酸,从而让人感到胀气。
胃胀气的危害经常胀气甚至胀气持续不消者,过量的空气充溢在腹部,这样很容易使新陈代谢出现问题,容易造成肤色暗淡苍老、腹部鼓胀,很容易诱发胃肠疾病,许多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扩张、胃下垂、幽门梗阻、慢性肠炎、肠梗阻、习惯性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肝硬化、胰腺炎、腹膜炎、心力衰竭、败血症肠系膜血管栓塞等,均可出现顽固的胀气。
胃胀有没有什么调理小妙招,听听这位客户怎么说的吧!
(视频建议WIFI网络收看)
艾灸来助力胃胀恶心多与脾胃虚寒、饮食不当、受凉有关。可以艾灸或者按揉以下穴位调理:
中脘:主调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疸,水肿。艾灸此穴,以皮肤红润为度。
天枢:主调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
足三里: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艾灸的话,此穴为保健大穴,气血不足,湿气大等等症状大都要灸此穴。
做艾灸就选能灸透的扶阳透灸扶阳透灸,智能艾烟净化器,不但解决了艾灸施灸过程中的存在的艾烟艾味,同时对于传统艾灸--悬灸明火的隐患进行了解决,在保留传统明火艾灸的同时,六根雷火灸同时点燃,对灸头明火进行过滤防护,更是节省了人工成本,在艾灸的同时配合使用扶阳透灸智能艾烟净化器,可使艾灸功效事半功倍,同时更具有火力俊猛、直达病灶的特点。
一棵至阳草,传播正能量,用小小的艾凝聚成千百大爱,为健康保驾护航!千年国医始终秉持着“积善行、思利他、唯健康”的价值观,向社会输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践行大爱,温暖起航,为实现“健康中国梦”不断贡献企业价值,将国家之责任真正扛到肩膀上,我们将以更高更远的姿态眺望未来!以艾为名,让爱远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