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坐姿
盘腿坐,初学者盘双腿容易酸麻,可以适当松动一下腿,但45分钟内不要换腿。
2.时间
一般早、晚二次,每次超过45分钟为宜。
3.目的
排出身体的不良情绪、浊气、湿气、寒气,调理五脏六腑,强身健体。
4.效果
治愈各种慢性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严重失眠,脾胃消化不良,胃下垂,便秘。
女性宫寒,月经不调;男性前列腺炎、尿频尿急等肾脏亏虚。失眠引起的健忘、记忆力减退。
预防因心肾不交,脾胃虚弱,经络郁堵引起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
练习打坐到一定阶段,还能使练习者感觉心情开朗乐观、愉悦、满足、乐于助人。
5.方法
1)舌抵上颚,脊柱挺直,下颚微收,保持气机在任脉上下通畅。一定要用座垫把臀部垫高、悬空尾闾,背部倚靠背。
这样小腹不窝气,有利于气机下行通任脉,悬空尾闾还能防止尾闾阻塞任脉气机上行督脉,促进通督脉。
否则不容易放松,容易疲惫导致气机运行受阻。
2)入静:
初学者打坐很难入静,不过不必在意,可以坐下来让思绪天马行空的放任一下,然后开始调整呼吸,以一念代万念,用数息法集中注意力练习。
3)数息:
数息是配合呼吸来数的,只数呼气,次为一个数息周期。
4)呼吸:
呼吸力求细、绵、长,就是呼吸均匀,轻柔,吸气和呼气的深度比平时大,呼吸频率要比平时低。
5)意识:
小腹下丹田区域是人体能量的核心,是任、督、冲三脉的起点,是气血生化之源。
注意呼气,引气下行,首先意识把呼气时胸部下降时附带的气机降至心窝部的中丹田,通中丹田大约需要一周时间,一周后,心窝部通了以后呼气时再引导气机到小腹下丹田区域。
通中、下丹田是有一个好身体的基础,也是练功提高的必经阶段。
6)收功:
收功时双掌在腹前抱圆,意想双掌把腹前气机慢慢收拢并压进小腹,然后双手搓头干洗脸,气沉下丹田,收功。
6.纠偏
刚开始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呼气,意识引导气机下行至中、下丹田。
引气向下丹田阶段,不可用力憋气往下引,要用意不用力。否则气机逆行,头晕脑胀。
“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老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