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4胃下垂
TUhjnbcbe - 2021/3/2 15:36:00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十三胃下垂

胃下垂指站立位时,胃的下缘垂至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本症多见体形消瘦、身材比较修长的人。由于胃壁张力减低和周围韧带松弛腹壁脂肪缺乏者而引起。常同时并发其他内脏的下垂。横膈位置下降或腹内压不足,便可引起胃的下垂。常发生于过分的瘦长体型、多产妇、多次腹部手术并有切口疝者及其进行性消瘦以及卧床少动者。

胃下垂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胀满和下附样牵拉痛,饱食和行走进症状加重,平卧时症状减轻。一般伴有消化不良、胃痛、呃逆、嗳气、食后腹胀加重、腹部下坠感、腰痛等症状。

1.艾条灸

孙永胜温和灸治疗胃下垂48例。选取百会、合谷、中脱、气海、足三里等穴,用清艾条在上述穴位施行温和灸或雀啄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穴灸5~10分钟,至皮肤稍红晕为度,每天施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一般治疗2~3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钡餐透视示胃小弯切迹升至髂嵴连线水平或以上,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钡餐透视示胃小弯切迹较治疗前升高3cm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改善,钡餐透视示胃小弯切迹较治疗前升高0.5~2.5cm,但未恢复到正常位置;无效∶经3个疗程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无变化,钡餐透视示胃小弯较治疗前升高不足0.5cm。治疗结果∶48例中治愈42例,占87.5%,显效3例,占6.3%,好转1例,占2.1%,无效2例,占4.1%,总有效率95.8%。(孙永胜.温和灸治疗胃下垂48例.针灸临床杂志,(22):44)

2.温针灸

(1)陈庆温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胃下垂49例。治疗组取穴∶百会、上院、中脱脘、气海、足三里(双)、脾俞(双)、胃俞(双)。方法∶取0.5cm×).5cm小艾炷压灸百会;取1.5寸毫针,温针灸上脘、中脘、气海、足三里(双)、脾俞(双)、胃俞(双),均为3壮。每日1次,9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限1天。中药内服∶以调中益气汤为主,基本方∶*芪5g,人参、升麻各9g,苍术、木香各30g,橘皮12g,甘草6g;脾肾阳虚者加附子;胃阴虚者加石斛;水煎服,每天1剂,9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天。对照组以调中益气汤为主中药内服,基本方同上,水煎服,每天1剂,9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天。治愈∶胃部的不适症状消失,经X线钡餐

胃小弯弧线最低点恢复至髂嵴连线以上,随访年无复发;显效∶胃部的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胃小弧线最低点上升2cm以上;有效∶胃部的不适症状有所改善,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上升1~2cm;无∶症状无明显改善,胃小弯弧线最低点较前无变化或上升1cm以内。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28例,占57.1%,总有效率93.8%;对照组痊愈15例,占34.1%,总有效率90.9%。(陈庆.温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胃下垂49例.刺灸聚英,,22(7):42)

(2)张益辉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胃下垂30列。方法∶将胃下垂病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例,治疗组针刺中院、足三里(双)、百会、脾俞(双)、胃俞(双)。用1.5寸32号毫针针刺行补法,先针背部穴位,后针腹部等穴位,留针30分钟。其间在中脘、足三里、百会、脾俞、胃俞温针灸5壮,每灸完1次行1次针。取针后在双侧足三里、胃俞、脾俞穴注封*芪注射液各1ml,治疗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用中药内服,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芪25g,*参15g,当归10g,陈皮6g,柴胡5g,升麻5g,白术10g,山楂15g,鸡金10g,大枣10枚,炙甘草6g。1日1剂,20剂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36.7%,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率25%,有效率90%。

(张益辉.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胃下垂30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8)∶~)

(3)王玲针刺加温灸治疗胃下垂60例。治疗方法∶取穴∶百会、气海、关元、中脘、上脘、建里、足三里,左侧梁门、天枢。手法及操作∶患者呈仰卧位,皮肤常规消*后,采用直径0.30mm、长40~60mm毫针先针百会,采用捻转补法,再刺气海、关元及足三里,气海施呼吸补法,足三里施捻转加提插之复合补法,诸穴得气后,立即在上述穴位行温和灸,每穴灸5~1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能耐受为宜,百会也可行雀啄灸,其他穴位均以捻转手法进针,得气后行呼吸补法,所有穴位均留针30分中,每日针刺1次,艾灸2次,14天为1个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胃下极位置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X线钡餐造影胃下极回升3cm;好转∶临床

传∶临床

症状有所改善,X线钡餐造影胃下极较前有所回升;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X线钡餐造影胃下极无明显变化,10cm为Ⅰ度下垂,60例患者中度下垂者19例,Ⅱ度下垂者24例,Ⅲ度下垂者17例。全部病人均有腹部坠胀感或腹部隐痛、食后加重及嗳气、倦怠。I度例数19例,显效16例(84.2%),好转3例(15.8%),无效0例(0%);Ⅱ度例数24例,显效18例(75.0%),好转3例(12.5%),无效3例(12.5%);Ⅲ度例数17例,显效10例(58.8%),好转2例(11.8%),无效3例(17.6%)。(王玲.针刺加温灸治疗胃下垂60例.中国针灸,,26(2)∶)

(1)胃下垂属中医学胃缓、胃脘痛、腹胀范畴,多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举无力所致。脾肾不、升举无力是其基本病机。患者脾胃虚弱,运化之力薄弱,单纯内服中药的治法并不能收到理想疗效,因此在临床中有研究者认为还应通过调动经络系统以固本强基,故常采用灸法或者针灸配合使用,以加强疏通经络、升阳举陷的作用。

(2)在临床取穴方面,常取百会、气海等补气且兼有升提作用的穴位,配以足三里、中脘等补益后天之本的腧穴。百会乃督脉与三阳经气的交会穴,气为阳,统摄于督脉,灸之则阳气旺盛;中脘为胃之募穴,"腑病取之募",主升胃体,专补中气,灸之可疏通腑气,使胃蠕动增强;气海为肓之原穴,元气之根,灸之能补益中气,升阳举陷;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为治疗胃肠疾病之要穴,补脾益胃,强壮气血;能调理肠胃气机,疏通经络,提高机体免疫力,灸之能温中补虚,益脾和胃,以治疗脘腹胀痛等症。同时还可以配合背俞穴,因其是脏腑经气集结于胸腹之处,取脾俞、胃俞以健脾益胃,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具有治疗胃痛、腹痛之功效,灸之能使原气通达,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抵御病邪的作用;上院、建里属局部取穴,可疏导腑气,使气血充和,气机通畅。诸穴合用,共奏升阳举陷、温中补虚、益脾和胃之功,可提高消化道平滑肌的张力及蠕动,促进胃肌张力的提高和腹肌发达,使下垂的胃复位,从而达到治疗胃下垂的目的,或可配合中药内服而达到升举元阳、补气助运之功效,是治疗胃下垂的理想方法。

(3)在临床观察中体会到,本病治疗时间较长,必须坚持治疗,不仅要进行治疗,而且还需要在治疗之后及饭后进行卧床休息30分钟到1个小时,忌生冷、辛辣等有刺激的食物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应少食多餐,并注意腹肌锻炼等生活起居上的注意,以增强疗效。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4.非典型肺炎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5.1肺结核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5.2肺结核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5.3肺结核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6.1冠心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6.2冠心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6.3冠心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7.1高血压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7.2高血压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7.3高血压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8.1低血压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9.1高脂血症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9.2高脂血症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0.1动脉粥样硬化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0.2动脉粥样硬化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1.1动脉粥样硬化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1.2动脉粥样硬化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2.1神经性头痛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2.2神经性头痛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3.1胃炎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3.2胃炎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3.3胃炎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3.4胃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4胃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