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法师开示,法宝来之不易,请学习者,认真聆听,学习落实。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净空老法师三皈依学习分享》成德法师主讲
(共一集)
/03/01
马来西亚巴生光明道德讲堂
我们一定要依止佛陀,尤其在我们这个世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大家有没有去过印度?恒河的沙怎么样?像面粉这样,像面粉,非常非常细。那它一粒沙很小很小,请问大家,恒河的沙有多少?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周围,邪师就像恒河的沙这样多。我们假如没有深入佛法,我们不一定能判断这些邪师说法,我们可能会被骗,就非常的冤枉。为什么?我们人身难得现在得;佛法难闻,我们身为炎*子孙是很有机会可以闻法;东土难生,这个东土就是指有整个中华文明教化的地方是不容易生的,我们这三点都有,假如我们又误入邪道,这个就太冤枉了,太对不起这一生这么难得的因缘。大家觉得人身难不难得?我请教大家,吉隆坡最有名的山是哪一座山?你们不能摇头,这样我就没办法讲了。哪一座山最有名?吉隆坡没山是吧?你们不接我就是,吉隆坡最有名的那一座山,黑风洞?黑风洞不是山吧?你们去过高雄吗?高雄有个寿山你们知道吗?台北有个阳明山你们知道吧?请问阳明山上的蚂蚁有多少?好不好算?一座阳明山上的蚂蚁,你看看一窝蚂蚁几十万上百万都有,密密麻麻,那只是一个蚁穴。整个阳明山呢?一个阳明山就可能超过人类的总数,更何况全世界有多少座山?全世界的蚂蚁就是人类的几倍了,只有蚂蚁,那昆虫呢?所有的畜生道是人类的几倍?这么一思考,这个人身难不难得?江逸子老居士画了个「地狱变相图」,其中有一个景象印象深刻,有一个人守在那里,所有去阴间审查的人都要过他去轮回,结果这个人他坐在那里,有一个牌子写着「人皮已缺货」,你要换一张人皮,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缺货,你拿money也买不到。这一个景象就是告诉我们人身难得,要珍惜。正法、佛法难闻。我们马来西亚的华人非常的善良,可是善良有时候比较好骗,所以善良还要有判断力,还要有智慧才行。因为邪师他厉害在,他假如讲五十句真的,五十句有道理,五十句没道理,你会听他的吗?他讲十句话你就不听他的了,有没有?可是真正厉害的是,九十九句是好话,一句话就把你引入邪道,一句话就让你,他好厉害,他神通很厉害,他一下子就变圣人,有够厉害的。中华文明五千年,你遇过哪一个圣贤人是突然变圣人的?有没有这样的?大众:没有。成德法师:以前不可能,现在更不可能,连孟子都要孟母三迁,他得要有环境培养出来。那个从天上掉下来的,我是天神,那个只有卡通影片里面有。所以告诉大家,判断是不是善知识,第一,他一定很谦虚,他不会让你觉得他就是天下numberone,不会的。你看老法师就是我们可以依止的善知识,他非常的谦卑。而且他告诉我们,世间好话佛菩萨跟祖先都讲圆满了,所以真正有道德学问的人,他一定会赞叹佛经,赞叹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他们一定会向圣贤佛菩萨学习。我们不举别人,我们举我们的孔老夫子。我们今天皈依,讲台是很庄严的。首先有我们阿弥陀佛,他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他发了四十八大愿,而且他发愿是非常讲科学的,因为他不是突然从天而降就成佛了,他是从因地开始修行的,而且他有老师。现在邪师都是我是numberone,都不用老师的,那个都不对。不是我讲的,我讲的你们不相信,六祖大师大家相信吧?他老人家留了一部经典,《六祖坛经》。《六祖坛经》里面有一句话讲,《六祖坛经》有好几句重要的话,今天时间关系,我再讲下去后面就没得讲了。《六祖坛经》讲到,威音王佛以前有无师自通的,威音王佛以后就没有无师自通的。这个威音王佛是离我们已经很远了。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这个世间决定没有无师自通的人。所以你只要看这个人,他很厉害,放光,告诉你,你真看他放光,你小心一点,verydangerous(很危险)。为什么?佛菩萨不以神通度众生,这是佛在世的时候留下来非常重要的教诫。结果我们现在一讲,哎哟,你怎么知道我们家的事?连我孙子的事你都这么清楚,有够厉害、有够厉害的。我跟你说你要小心一点,小心一点。佛菩萨是不以神通度众生,他都是学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启发我们的智慧,启发我们正确的正知正见、判断能力。为什么他不以神通度众生?佛菩萨的神通那比这些妖魔*怪厉害多了,他为什么不用?因为佛菩萨一用神通,跟邪的这些东西就没有办法分辨了。所以邪的他不可能像佛菩萨这样讲经说法都是正知正见的,他迟早狐狸尾巴会露出来,他撑不了多久。所以大家注意,真正的善知识一定有师承。这个师承不只是他有老师,这个师承是什么?他有已经修行成就的老师,这叫师承。承,承传下来,不是有老师而已,是他的老师是明白人。我讲的话都有出处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一部经对我们修学佛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这一部经怎么来的?经也不是无缘无故来的,都是有学生发问,这一部经就出来了。像《无量寿经》怎么来的?就是阿难尊者看到佛相好庄严,「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剎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就是阿难说,我从没看过释迦牟尼佛这么庄严,他就开始问:「佛,你今天这么庄严,你是在念过去佛还是现在佛、还是未来佛?」结果他这么一问,释迦牟尼佛说:「问得好!你今天这一问,胜过于供养一天下的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累劫是很长的时间,还超过。为什么?因为当来一切含灵都因为你这个问,问出这一部经,能够得到了脱生死。是含灵,不是当来一切人而已,当来一切地狱、饿*、畜生,只要肯念佛,都可以了脱生死。这是阿弥陀佛的宏愿,所以他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他当时候遇到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他对着老师说,我要效法佛陀,我要作佛,我要创造一个世界,而且这个世界超过全宇宙一切诸佛国土。我立这样的愿能不能成就?他的老师告诉他,譬如一个人要去量这个大海有多少水,他用斗,一斗来量,「譬如大海一人斗量」,只要他有恒心毅力,经历很长很长的时间,还是能把这个大海量出来到底是多少。这是比喻,比喻天下无难事,只怕……(你们也配合一下),只怕有心人,有恒为成功之本。所以他的老师告诉他,「人有至心求道」,至心就是真心求道,「精进不止」,精进就是不懈怠,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一定可以做到,「何愿不得」,什么愿都能圆满。结果他的老师这么说完,这个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他的法名叫法藏。他本来是国王,他是世饶王,他的国土在他的带领之下非常的富饶,很有福报。可是整个国民都生活得很好,虽然是很好,能够好多久?大家几十年一生过去了,最后还是要去轮回,有没有解决问题?没有。所以这个国王是真爱他的人民,虽然人民现在日子不错,问题是还是得轮回,没解决问题。所以他就弃位出家,阿弥陀佛以前是国王,他出家修行,他能真正找到了脱轮回的方法,他才能真正帮助他的国人了脱生死,帮助十方一切众生解决问题。所以爱,真正的爱不只是爱一时,要怎么样?能够让他生生世世解决问题。所以就从阿弥陀佛再讲回来,我们娑婆界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本师是什么意思?根本的老师。所以佛是什么?老师。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这些观念我们都要建立起来,待会我再跟大家讲。路要走好,佛教现在大分六种,只有一种是对的。不行走错路,六种佛教,待会我再来讲。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多年前,他也是王子,悉达多王子,他本来是要接王位的。他出生,他的父王就找人家给他算命,结果那个算命的也很厉害,说你儿子以后会出家。佛陀的父亲就很担心,我这个儿子是要接我的王位的,不能让他出家。结果就把整个荣华富贵,每天就让悉达多在那里享受,财色名食睡,都是最上等的享受,让他很快乐。每天让你吃香的喝辣的,快不快乐?告诉你,吃一个月你就想吐了。大家有没有经验,过年,初一吃到初五,吃得很油腻。还有音乐配合。吃到第五天说,有没有青菜豆腐给我喝一下?所以世间没有真正的乐,这个要看清楚。世间是什么?那个欲望是刺激你的,暂时让你把痛苦忘掉。其实有没有解决问题?没有,不只没有解决问题,还会有副作用。你比方说,心情很差,心情不好,去大吃一顿,结果吃到最后,最后吃出胃下垂。你看常常喜欢大吃的人,最后有没有伤到身体?所以古人告诉我们乐极生悲。这个世间没有真正的乐,大家冷静去注意看。只有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个世间都是生灭的、无常的,不能持久的。夫妻很恩爱好不好?好多久?好到最后,一个先走了,另外一个生不如死。我请问,那个当初的好是真的好吗?台湾有一个例子,夫妻很好,先生走了之后,这个太太自杀,活不下去了,没有他活不了。这个世间只有八苦,没有真正的乐。那个叫什么?爱别离苦。大家开悟了没有?不能被世间花花世界骗了,要看清楚,都是无常的。你看今年过年前我们才在那里想,去泰国玩一玩,还是去缅甸玩一玩?有没有?什么都没有,冠状病*来了,不戴口罩都不行,无常。你看看现在这两个月,多少的人、多少老板每天如坐针毡,我什么时候开工?多少人连出门都不行,哪像你们这么lucky(幸运)。「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你要看清楚。佛那个时候他爸爸,什么美女什么的,好吃好喝的统统围绕他,结果也腻,吃腻了,玩也会玩腻了,他就说,「我要出去走一走」。就派人送他从皇城出去走一走。结果命中就是出家命,谁也拦不了。所以你们家假如真的有人要出家,也看开一点。但是你不只要看开一点,你还要告诉他,你要依止一个真善知识,你还要帮他判断。第一个,你要出家,你跟的这个人是不是一个过来人?他谦不谦虚?他有没有师承?这个都是判断,他有没有乱用神通度众生?还有没有谦卑?再来,善知识不会威胁你,「你要听我的,你不听我的你会倒霉」。这个都是邪的,佛菩萨大慈大悲,哪会威胁别人,是吧?其实我为什么可以跟你们讲那么多?我以前被骗了好几次了,我是经验比较多。后来遇到老法师才形成判断力,不然你看我也挺善良的,也很好骗。不过要经一事长一智,总不能继续被人家骗。所以《无量寿经》告诉我们:「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说法师子吼,广度诸有情。」我们佛陀,还有老法师,说法狮子吼,把我们的正知正见、正确判断能力建立起来,就不会被人家骗了。我再补充一下,出家,第一,一定要找到一个过来人带我们;第二,还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大家志同道合。因为成就道业有两个条件,第一个要有好老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就是阿难问佛陀,怎么有人学佛很吉祥,福报、智慧愈来愈好,可是为什么有人学了之后更没有福报?所以这一点就告诉我们,虽然学佛,得要学对,不然学错了。学对了愈来愈好,寿命、福报、智慧愈来愈好;学错了,会造更重的业。结果佛就告诉他,学佛十六个字,明师受戒,「从明师受戒」。大家注意,这个明是哪个明?明白的明,不是有名的名。所以你们今天过来一起参与课程,可能是因为成德法师很有名,verydangerous(很危险),要有判断力。是明白的明。所以是净空老和尚给大家皈依,净空老和尚是大家的皈依阿闍黎,他代表僧团证明大家今天皈依了。待会李居士上来照一张照片,这边照一张,这边照一张,我留着存档,这些人都皈依了。我再过几年回来检查,检查一下,看看大家用不用功。我讲到这里,有没有人后悔,不该进这个门。你放心,你退了我不会骂你的,我会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定是我没有照顾好你们,我不会怪你们的,我会听孔老夫子的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的,从明师受戒,这个受戒不单是说受五戒,所以这个经文大家都要看懂。这个戒是什么意思?老师的教诫,就是老师的教导。因为他对你负责,他要把你正确的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想法、正确的看法要建立起来,你才知道怎么修。而正确的想法、看法才指导我们说法、做法,我们一切的言行就不是依照自己的分别执着习气了。刚刚老法师说,皈依是什么意思?皈是回归,依是依靠,回头依靠佛法僧三宝。大家要注意,这个三宝有住世三宝跟自性三宝,而我们真正皈依是要皈依自性三宝。因为佛法是内学,内学就是从内恢复自己本有的自性、本有的佛性、本有的无量智慧德能相好,本有的。所以佛开悟的第一句话,「奇哉奇哉」,太神奇了,太神奇了,「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所以佛是平等的,有一些邪教说他是比佛法更高的法,我说他根本不懂佛法,佛是平等,哪有高下?所以佛门说生佛平等,生是众生,生佛平等,把众生摆在佛前面,所以代表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都非常恭敬。因为佛只看到我们不变的真心,他没有着在我们现在轮回的这个外相,他见我们的真心,不着在我们的外相,所以佛的眼中一切众生皆是佛。皈依自性三宝,因为佛离我们三千年了,而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六祖大师,我们今天跟六祖大师挺有缘的,他来给我们教诲好几次了。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可能怕我们皈依现在着在相上,不能了解皈依的真实利益,所以他老人家说皈依,不是佛法僧的说法,他说皈依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皈依自性的觉、正、净。住世三宝是佛,佛像;法,经典;僧,出家人。而这三个住世三宝是让我们看到之后,马上什么?往内看,佛法是内学,你向外了叫外道,所以佛法是开发自性宝藏。四大菩萨表修德,我们怎么修?四大菩萨就是教我们修行的。佛表性德,所以阿弥陀佛他是无量光寿,他就是代表我们自性本有的无量光寿;释迦牟尼佛,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灭,就是清净的意思,释迦牟尼佛也代表我们自性当中本有的清净、本有的慈悲。佛是表性德,菩萨表修德。请问四大菩萨大家知道吗?大愿地藏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王菩萨,其实这就表修行的四个关键。哪一尊菩萨排第一?地藏王菩萨。因为大家想一想这个菩萨的法名,地藏地藏,开发心地的宝藏,叫地藏,所以我们自性的宝藏要让它恢复。诸位同修,现在你们只能听到成德的声音,不要听到其他的声音,现在是练禅定的时候了,练自己专注,你不要在那里,怎么还有其他的声音?生烦恼。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也不是别人动,自己的心动。佛法要心能转物、心能转境,不要被境转,OK?随时都有考验,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修定功,不要被境转,要转境界。所以学佛说穿了,不要被境转,能转境。所以《楞严经》说,心能转物,心能转境,则同如来。就是在这个功夫上而已。所以任何境界、任何人、任何事,都是佛菩萨来考我们的,他们都是老师,只有一个人是学生,谁?大众:我。成德法师:你们开悟了,今天明白真相了。所以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我们的心不能动。这个也是六祖惠能大师那时候的一个典故,你们听过吗?就是在讲经,那时候印宗法师在南方讲经。六祖大师得到衣钵以后,在猎人队躲了十五年,时节因缘没到,没有出来。结果突然有一天在开法会的时候,风吹了一下,有一个僧人说:「幡动了」。另外一个人说:「不是幡动,是风动了。」突然另外一个人说:「仁者,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的心动了。」这一段对话,印宗法师也是个高人,他一听完了,就把这个讲话的人,说「仁者,是我们心动了」,就把这个人请到里面去,跟他说,「听说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已经传下来,请问是传到仁者的身上吗?」这个时候六祖大师才把衣钵拿出来。结果一拿出来,他还是在家人,印宗法师就帮他剃度,他就跪拜,然后印宗法师帮他剃度,他就现出家相。结果更可贵的是什么?印宗法师是他的剃度师,结果印宗法师再拜他为师。为什么?佛门是师道,得道的人最尊贵,不是出家人尊贵而已,得道的人才是最尊贵的。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文殊菩萨带着所有出家的阿罗汉去见谁?见维摩诘居士,在家人,可是他是佛。所以文殊菩萨带着出家人对他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对佛的礼节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不能说出家就高一层,很多在家修得好,他有道,我们还要向他学习,以道为尊贵。所以佛在世的时候,这些表演重不重要?重要。我们要不要看得懂?要。但是你们要听清楚,以道为尊,你们不要今天出去以后对出家人不恭敬,那不干我的事。出家人他肯剃度出家,能把俗家舍掉,这一念心也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是吧?而且他是住世的三宝,我们应该恭敬。所以《无量寿经》告诉我们:「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态度。所以六祖大师他给我们讲的,这个三皈是觉、正、净。皈依自性,佛法是内学,你向外就是外道。六祖大师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重不重要?重要。因为当我们说你错了、他错了,我们在那里高下指责别人,我们已经向外,不是向内。向外就着相了,一着相,贪瞋痴就出现了,面对喜欢的,贪;面对不欢喜的,瞋就来了。可是往内,面对好的境界,不生贪心,向内观照,生什么心?生珍惜的心、生感恩的心,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假如我们向外了,遇到好处了,贪着了,遇到好处了,觉得理所当然,应该对我这么好,他就堕落了。所以现在年轻人不学传统文化、不学佛,他不往内去生感恩心的话,那他会觉得,爸爸妈妈你们生我就应该给我享受、就应该对我好,那就麻烦了。所以愈早学佛、愈早学传统文化愈好,他才是一个会反省的人。而他往内,他的心用对了,这个人有福报,福田靠心耕。他懂得恩田,念父母恩、念老师恩、念众生恩,有福了,恩田;悲田,他懂得怜悯他人,不只是人,他懂得怜悯生命,就像这个世间假如懂得怜悯野生动物,这一次冠状病*就不会来了,是吧?悲田;再来敬田,他懂得恭敬食物,不要糟蹋、不要浪费,他懂得恭敬每个人、恭敬自己所负责的每件事,这个人有福报。很节俭的人,本来只有六十岁的寿命,因为他很节俭,他一生的福报没有花完,可能延寿二十年,活到八十岁。可是他本来可以活八十岁,从小就很奢侈,结果他的福报到五十岁就花完了,他就减寿三十年。这些例子,大家留心去观察身边你认识的人,都能观察到这个真相。所以宇宙人生的真相在哪里?会观察的人,anytime,anywhere(随时随地),你会观察的人就观察到了,是吧?所以有这次冠状病*,我们马上体会无常迅速,马上体会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不要去伤害野生动物,你健康长寿;你伤害了,业果现前了。很多地方,听说天上不吃飞机而已,海上不吃轮船而已,陆上不吃火车而已,其他的什么都吃,这个造的业就太重了。当然,能吃素是最好,因为吃素就是无畏布施,不去伤害生命,得健康长寿。不能马上吃素,也吃三净肉。佛告诉我们,一切都有因果,吃牠半斤,还要还牠八两,所以这些事情我们好好去思考。刚刚跟大家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从明师受戒,明白的老师。戒是老师给我们的教诲,不单只是指五戒而已,因为老师对你的修学负责任。所以一般按佛门的规矩,你要依止一个老师,最少要五年以上,而且这个五年是一直听他讲。你看我们现在人生活这么忙碌,什么时候听老法师讲法?请问大家一个礼拜听几天?一次听多少?那假如一个礼拜听十个小时好了,其他的时间在干什么?你看那个拔河的力量够不够?不够,世间的染着很厉害。我们现在冷静,为什么?今生不将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今生不将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大家要珍惜这一次无量劫来稀有难逢,得人身闻佛法,又遇到老法师。老法师在我们这个世间,是有中华儒释道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后一代。像成德是老法师的孙子辈,我父亲那一辈是老法师的儿子辈,儿子、孙子,现在这里还有曾孙辈的。但是成德什么时候开始学传统文化?二十几岁,不是从胎教开始。老法师他们是从胎教开始,还有上过私塾,还有读四书五经。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了,我们一进学校读什么?「小猫叫,小狗跳」,「我的书包里,有书也有笔」。假如是以前,进去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个念下来磁场一不一样?小猫叫、小狗跳,胸怀一不一样?大家要加油,我们处在这个传统文化刚好落到底谷,我们要拉上来,我们这几代人是做铺路石,让我们的子孙能够再提升到像老法师这种水平,重要!所以为往圣继绝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这叫菩萨道。我们今天不只要皈依,还要发菩提心,觉而不迷就是发菩提心,要行菩萨道,OK?大众:OK。成德法师:我没有强迫你们。阿弥陀佛。其实告诉大家,我们不行菩萨道要行什么道?是啊,其实人生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你冷静去观察。哪两条?一条就是不发愿,不行菩萨道,走的是什么路?走的是随业流转,随我们的业力,那个业力起来,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了凡四训》大家可以请回去,待会楼下有法宝,你们可以请回去。我已经介绍好几个法宝了,《了凡四训》,待会还要介绍《认识佛教》。我们刚刚说从明师受戒,老法师是明师,他让我们在很短的几个小时把佛教认识得非常清楚。这一本书要多看几遍,因为这一本书一开始就提醒我们,有六种佛教,第一个,教育的佛教,所以释迦牟尼佛我们称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是教育;第二种是宗教的佛教,宗教就很容易着在一个形式上,土地公、土地婆保佑我赚钱,这就迷信了。一切福田不离自己的心,哪是土地公可以给你钱?关公给我钱,就不是这样了,福报是自己修的。所以要教育,不然变成宗教就容易迷信,这一条路不能走。第三,学术的佛教,哲学的佛教,这个也不对,但是现在很多。大家要了解,佛法重视什么?解行相应。你了解多少,你要去落实它;你只是研究没有做,就是学术的佛教了。而且告诉大家,走这条路会堕落的,因为《弟子规》告诉我们,「不力行,但学文」,他只有学没有做,那个学术的佛教一直研究、一直研究,佛经懂很多,他自己没有去做,「长浮华,成何人?」所以一般他懂得愈多了,容易什么?傲慢就起来了,傲慢是严重的习气。佛门讲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是我见,他误会这个身是我。其实这个身是个臭皮囊,不是我,是我的身体,是一个工具而已。就像脚踏车一样,我的脚踏车,那脚踏车是不是我?不是。我的身体,身体是不是我?不是,灵性才是我。这个我见要打破。所以佛门有比喻,我们本来是整个大海,这是比喻,forexample(例如),比喻是大海。这个大海里突然起了一个无明,起了一个妄想、无明,比喻起了一个小水泡,水泡。我们本来是大海,结果突然误以为我是谁?这个水泡。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的状况,都误会这个臭皮囊是我。其实我本来是什么?我本来是整个宇宙,叫法身,一切法都是我的身。就因为迷惑了,所以觉而不迷,首先不迷什么?不迷惑这个身是我,这个真相我们要看清楚。所以佛教我们怎么办?把这个水泡戳破。戳破了,请问水泡变成什么?水泡在哪里?整个大海。所以什么是菩萨道?把这个我放下。我是什么?一切众生是我,「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同体大悲,用这个心就恢复整个大海的能量,智慧、德能。所以刚刚告诉大家,其实人生只有两条路,第一条就是随业流转,就是《了凡四训》里面,算命的告诉他,你在这个位置要领到九十一石五斗,你才可以出这个贡。结果他领到七十几石,人家就要给他升级,后来被人家驳回,打回来,没有升,还是到九十一石五斗才升级。后来他说命运都是算定的。真的,不修行,不行菩萨道,我们的命全部都是注定的,半点不由人。而且大家注意,去观察自己跟观察他人。老法师说,三善道是消福报,三恶道是消罪业。大家听清楚没有?三善道是消福报,你前世修了很多,这一世来享,消福报;三恶道是把罪业消掉。请问大家,是三善道比较有意义,还是三恶道比较有意义?想清楚。三善道只要不懂得行菩萨道,比三恶道还可怜。为什么?因为他才享几十年。请问大家,在享福报的时候谁不堕落?享福报的时候谁不造业?我们不说别的,一个人一生吃掉多少众生肉?尤其过年前后,又是一盘虾,而且还是活的抓回来,又是这么多的生命,你说人一生吃掉多少?吃牠半斤,还牠八两。你说这个福报享完了,八十年结束了,到哪里去了?万岁万岁万万岁,到三恶道去报到了,有什么意思?实在没有意思。所以这个是随业流转。但是另外一条路就是行菩萨道,积功累德,借假修真,这个假的身体几十年,可是我们用几十年换取无量光、无量寿。所以老法师说咬紧牙关,此生证无量寿。划不划算?有没有意义?很值得。而且你真的无量光寿了,你可以度尽无量无边的众生,你不用再轮回了。再说回来,佛陀当时候他出城门,很巧,城门有四个门,他去第一个门,看到有个老人在走路,他说:「啊,人会老」。他在皇宫里面,统统不让他看老人。结果,他又到另外一个门看到什么?有人生病,「啊,人会生病」。到第三个门看到什么?有人在送葬,「啊,人会死。」给佛陀,给悉达多太子很大的震撼。最后到第四个门,看到一个出家的修行人,悉达多太子就对他产生一个仰慕,他说我要出家修行,真正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了脱轮回,不然生老病死,这个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这个八苦解决不了。所以佛就出家修行。三千年前就是因为佛陀修行证果,佛法才在我们这个世间传开来,所以要感谢释迦牟尼佛。而且释迦牟尼佛已经第八千次来,代表我们八千次都没听话,这次不能不听,不能再糟蹋他老人家四十九年的教诲,也不能再糟蹋我们老和尚六十年效法佛陀讲经不中断的教诲,这个很不容易。我们又遇到印光祖师,大势至菩萨,传李炳南老师,传到老和尚。开发心地宝藏,这个路是对的,只有教育,开发性德是对的。地藏菩萨孝亲尊师,把我们的性德开发出来。再对父母、老师的恭敬,延伸到对一切众生,就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慈悲,还要有什么?理智。「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得要悲智双运,所以第三尊菩萨,文殊,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最后普贤王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因为普贤王的心量跟佛是无二无别,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告诉大家,我们今天共聚一堂,今天是佛陀释迦牟尼佛的出家日,今天是农历二月初八,好日子。所以你们今天皈依三宝,你们真会挑日子,这个日子不是我挑的,很有意思。我们今天皈依三宝,代表我今生一定要出离生死之家,所以是出家日皈依的。出离烦恼之家,出离十法界之家,我们要回如来家,回极乐世界一真法界,永脱生死轮回,好吗?大众:好。成德法师:而且不只是自己了脱,所有身边有缘的众生都要劝他们念阿弥陀佛,了脱生死。我们现在闻佛法,又闻到当生成就的念佛法门。刚刚一开始还告诉大家,佛在《大集经》告诉我们,正法时期戒律得度,正法一千年,只要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就开慧,就证果了,就出轮回了,这是正法时期;像法时期禅定得度,只持戒不够,修禅定,结果禅宗在中国神州大地兴盛了一千年,这是像法时期;末法时期,我们现在是末法一万年的第二个一千年开始,我们现在是在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亿亿,亿已经很多了,两个字排在一起,亿亿人修行,罕一个了脱生死。佛接下来这句话很重要,佛帮我们挑法门,你皈依佛法僧,这个法要依止哪个法门,佛帮我们挑,佛说「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就跟《无量寿经》那句话说:当来一切含灵,一切有灵*的众生,皆依此法而得度脱。所以现在最契我们的根机的是持名念佛法门,就要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而且这个法门非常的特殊,其他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因得果,这个法门不一样,它是从果起修,即修即果。大家看过莲花吗?净土宗莲花是代表,莲花开花的时候种子已经在里面。一般的花都是什么?开了花,最后这个花变成什么?果实,它是先开花后结果。净土法门是花果同时,很特别的法门。举一个例子,大家印象要记住。八万四千法门其他的法门都是什么?比方说你今天要吃馒头,你一定是要去种麦子,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几个月以后麦子长好了,割麦、磨麦、揉馒头,最后蒸馒头,馒头出来了,这个果实出来了。请问要经过多长的时间?几个月,才能吃到馒头。可是念阿弥陀佛的法门是什么?不用种麦子,也不用施肥、浇水,直接吃馒头。重点是你得吃,你这样恭恭敬敬的南无阿弥陀佛,阿嗯,吃一口。这一口叫什么?这一口叫佛的果地的功德,从果起修,即修即果。所以这一个法门是「声闻亿劫思佛智,尽其神力莫能测」,连证阿罗汉果的都搞不清楚这个法门,菩萨也讲不清楚。所以「如来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开示」,这个事只有佛能讲,因为那是佛果地上传出来的法门。所以我们念这一句佛,*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们,「老实持名,全摄佛德」,你念这句佛,就把佛果地上的功德摄受变成自己的功德。为什么?因为我们本来就有无量的智慧德能,透过阿弥陀佛这个缘,把我们本有的果德给恢复起来。所以念一声,这个果德就变成自己的果德,所以这是成佛最快的方法。所以他老人家说,「老实持名,全摄佛德」。恭喜大家,你中了佛门第一特奖。告诉大家,中了奖要做哪个动作?要去换,你不要中了不换。所以记得吃馒头,随时要吃,随时要念,因为不念佛就打妄想。所以「须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结业之所」,一不念佛就打分别执着,轮回心就造轮回业。所以诸位同修,我们今天共同发愿行菩萨道,「如是妙法幸听闻」,这个从佛果地起修的法门,这个是妙法,我们遇到了,很幸运,「应常念佛而生喜」,很高兴中了第一特奖,每一天老实念,老实吃馒头。「应常念佛而生喜」,为什么高兴?我这一生终于可以出轮回了。「受持广度生死流」,我们受持了,我们去介绍这个法门给有缘的人,让他们也都出轮回。「佛说此人真善友」,佛菩萨,阿弥陀佛就说孺子可教也,真是太好了,不是去极乐世界才配合阿弥陀佛,现在我们的愿力超过业力,我们现在就配合阿弥陀佛、配合佛菩萨来接引众生一起到极乐世界去。我们在各行各业都行菩萨道,在老师界,就振兴师道;在商业界,振兴商道;你在领导,振兴君道;你在从医生,就要振兴医道,这就是行菩萨道了。最后,有一个同修中秋节发了一个偈子给我,我觉得写得非常好。他说「但愿人长久」,下一句是什么?大众:千里共婵娟。成德法师:你们不要念这一句话给人家听,增长人家的情执,以后改口,「但愿人长久,唯有念弥陀,亲眷永团聚」。因为你家里人不念佛,就不是种同样的因,下一辈子都不认识了。所以《无量寿经》说:「善恶祸福,追命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想的跟讲的、跟做的都不一样,怎么会走同样的路?下辈子都不认识了。所以唯有念弥陀,亲眷永团聚,因为无量光寿,都跟着阿弥陀佛,「法界逍遥游」,就跟着阿弥陀佛到十方去度众生。所以家里人一起往生,然后再回到我们马来西亚来,你演爸爸,我演儿子,大家一起再配合行菩萨道,OK?大众:OK。成德法师:我想今天也是个缘分,我们中间有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还有西方三圣,大势至菩萨,印光大师就是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清净海会众菩萨,这两大菩萨都在我们娑婆界成佛,他们现在都在我们身边,「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你真想成就,这两尊菩萨一定加持你。而且真念佛人,阿弥陀佛遣二十五大菩萨随护其人,保护这个人,魔不能害这个人。而且这个世间现在很无常,众生「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绝对会逢凶化吉。所以告诉大家,现在世界比较乱了,小朋友从小要教他念观世音菩萨,只要遇到什么紧急危难,一定要念观世音菩萨。菩萨的愿已经满了,只要念一定可以救度,这是我们决定不怀疑的。你们回去都要教,不能让我白讲,讲这么多也会口渴,阿弥陀佛。大家看,我们身边,阿弥陀佛身边还有孔子,他告诉我们,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因为大乘佛法一定要有基础。什么是大乘佛法的基础?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而这两尊菩萨他们就是把我们的基础扎好,所以不能不学孔子。人都做不好,不可能去作佛,人做不好,每天只有造业的分。「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所以要明白伦常的道理。然后,你一明理,你所做的一切善事,只要不求回报,「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就是我们不求世间的福报、来生的福报,我们所做一切统统回向极乐世界,这个都是往生的本钱,用资粮比较好,听不懂本钱,资粮就听得懂。所以大乘佛法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更关键的是哪一句?自净其意。我们起个念头,我做很多善事,不清净了;我做这么多善事,应该给我好报,不清净了,所以你所做的功德被你这个念头一下变成轮回的善业了,还是轮回,善业。告诉大家,你做的好事一定在人道享福报吗?不一定。住在高级住宅区里面的狗,还要僱一个人每天看牠,还要伺候牠去洗SPA,剪头发,你说牠福报大不大?可是牠当狗。牠福报比我大,我还没有一个人帮我SPA,是不是?但是牠是在畜生道。所以注意,不能再轮回了,你有福报也不见得在人间享。所以要清净,不求世间福报,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极乐世界,我们这一生就是最后生,不再轮回了,功德圆满。阿弥陀佛。最后,我们看这个皈依证,讲得很清楚,「既皈依佛,以佛为师,从于今日,至命终时,不得皈依外道天神。既皈依法,以法为师,从于今日,至命终时,不得皈依外道典籍」。老法师给我们更具体,也就是依止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的教诲。只要他的教诲跟佛经不一样,你决定不能信。很多邪教它的讲法都跟佛经不一样,它铁定是邪的。好多说法说:「佛陀他的法运两千年已经结束了」,那都是邪的,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他们都乱讲。所以佛要灭度以前,四依法就是判断。第一个是依法不依人,我们要依经典,不能依人讲的。孔子也是「述而不作」,没有他自己的创造发明,他讲的都是什么?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传下来的,没有自己的发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对佛菩萨、祖先有信心,不会怀疑。所以这些我们要注意。而且经典就像药一样,不是所有释迦牟尼佛的法药你都要吃。我们的情况就好像去找释迦牟尼佛治病,他给我们讲一部经、讲一个法门,我们就得度了。所以我们现在就依释迦牟尼佛在《大集经》中说的「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我们就修净土法门,依止《无量寿经》、依止《阿弥陀经》、依止五经一论。而五经一论的精髓在哪?《净修捷要》。现在人工作很忙,有时候你每天念一部《无量寿经》怕时间不够,夏莲居老居士非常慈悲,他把五经一论精华编在这个三十二段经文,我们又礼佛,然后又整个发愿、回向、观察、礼拜,这五念法门,这个法宝非常的好,摄受力很强。底下有*念祖老居士把《净修捷要》讲一遍,叫《净修捷要报恩谈》,讲得非常的精彩!老法师说《净修捷要》跟《无量寿经》平等平等,对我们这一生得度非常重要,大家待会可以下去请法宝。最后「既皈依僧,以僧为师,从于今日,至命终时,不得皈依外道徒众」。而且这个皈依觉、皈依佛,是觉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有正知正见;皈依僧,僧,出家人。这个时候要把这个拿下来一下,出家人它这个也是表法,头发表什么?烦恼丝,统统把它去掉。这个是表法,不是说你们回去要这么做,它是表法,就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是表这个意思,世间都不能贪着。信,真信切愿、求生净土,这个世间都是三苦八苦,没有真正的乐,不要贪着,要求生。这个是皈依僧,清净不染着。而我们依止三宝,而且首先要什么?从明师受戒,这个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告诉我们的。我们这一生遇到净空老和尚,他是有传统文化根基的最后一代,可能还要再过个一二代,才能再出这样的高僧大德了。我们依止他老人家,他老人家讲经六十年,非常完整,我们只要依教奉行,决定得度。我们这一生遇到老法师,就是当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住。而这个皈依证就是将他老人家整个修学的精髓,还有他把整个大乘佛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经的纲领、精华,他全部把它掌握住了,所以我们听他老人家的话会少走很多弯路。成语说纲举目张,《大藏经》讲四十九年,请问我们知不知道从哪里学起?《大藏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头都晕了。可是老人家很慈悲,他从整部《大藏经》,用二十个字把纲领给我们挑出来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菩提心。修行首重发菩提心。「三辈往生」,《无量寿经》第二十四品,三辈都有同样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所以菩提心要发出来,经教都是告诉我们怎么发菩提心。心有根本,这五个心就是心的根本。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诸佛教我们如是发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菩萨为我们做这个表演。你看我们净空老和尚是不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而在所有的修行当中,佛在《大藏经》挑了五个行门,其实这五个就包含一切了。哪五个?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五个就包含所有的经典的教导。我们看皈依证的另外一面,「佛言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这个是五个行门当中第一个,也是最基础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法是孝道、是师道,「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福只要做到了,就能以此功德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往生。所以这个是人天的基础要做好。第二个是小乘,「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深信什么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对这个深信不疑。然后「读诵大乘」,经典,「劝进行者」,就是劝别人一起求生净土,劝别人一起学佛。但是怎么劝?一定要自己学好,正己化人,为人演说,演在前面,你落实得好,自然人家看了就相信、就感动了。接下来是六和,「佛子内养五德,外修六和」。五德是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六和不只是团体,自己的家庭也可以守六和,你们家就是和合的团体,都有佛菩萨照顾。「见和同解」,思想观念不是依谁说的,统统依经典、依性德就对了,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家里有共同的家规,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所以「利和同均」,同均就是财物轻,怨就不生了;言语忍,忿自泯,就口和无诤,都跟《弟子规》有关。所以《弟子规》是行门,可以落实。所以我们要先学小乘,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要有基础。这个伦常道统统是扎基础。然后「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勤学三福、三学、六度、十愿,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愿共勉之」。这个愿共勉之就是大家一起来发心,一起做。然后我们「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最后这一段是师父总结他一生的修学的一段话,其实刚刚也都跟大家聊到了,成德就不念了,因为刚好十点半,刚好到了,不能再讲了。因为可能你们的家里人车子都等在外面了,他们在那里,「怎么还没回来?」不能让他们等太久。今天很高兴,在释迦牟尼佛出家日,成德很有福报,可以看到这么多菩萨一起皈依佛门,一起依止三宝,而且是跟着老法师的经教来修学,从明师受戒,这个都是因缘具足。我们相信都能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谢谢大家,阿弥陀佛。大众:阿弥陀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