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宝宝后,肚子依然圆鼓鼓
看着下垂的大肚腩
心理嘀咕:"这真的是生好了吗"?
尤其是每次穿裤子的时候
看着柜子里S号的牛仔裤
真希望快点恢复怀孕前的样子
有时候赘肉只是表象问题
产后很多妈妈却忽略了腹部内在的损伤
那就是:腹直肌分离症
什么是产后腹直肌分离?
妊娠时,尤其是到了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宫会使腹壁扩张延伸,两侧的腹直肌会从腹中线——也就是腹白线的位置向两侧分离。
腹直肌分离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孕期撑开的。
怀孕期间,随着胎儿越来越大,妈妈的肚子也被撑得越来越开。反应在腹直肌上,就是在由内而外压力的作用下由中间向两侧扩张,一点点分离开。可以想象成两扇关好的门,被外力从里面推开的过程。
二.分娩后恢复不良。
分娩后,孕妇腹腔体积会缩小,但是被分开和拉长的腹直肌不能迅速回缩到孕前状态,而且腹壁肌群纤维由于被拉薄,腹肌肌群的收缩力减弱,再加上腹壁脂肪肥厚,就会表现为大腹便便,同样核心肌群收缩无力,则身姿也会表现的不挺拔。
腹直肌分离的危害?产后腹直肌分离症很多妈妈都会“中招”,那么不重视的后果会有哪些呢?
1、体型变形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体型上的变形,很多妈妈产后腹部看上去就像“青蛙肚”,腹部膨隆、增厚,形成悬垂腹,像“麻袋裹腹”,甚至严重者可呈鼓状,腰围变粗,腹性肥胖。
2、腰背骨盆疼痛
腰背痛是指腰部或下背部疼痛。同时,还可能有盆底肌群功能障碍,盆底支撑面减少,会导致如尿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并发症。
3、呼吸与消化问题
腹直肌分离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和消化方面的问题,呼吸功能减弱、肺活量减少,胃下垂、肠蠕动减少,容易发生打嗝、嗳气、便秘等情况。
4、腹壁疝
腹壁出现时有时无、时大时小的肿块,早期无显著不适,随病程延长肿块渐大,甚至伴有腹胀、肠粘连、肠梗阻等症状。
哪几类孕产妇更容易出现腹直肌分离?腹直肌分离也是挑人的,它比较青睐四类孕产妇:
?巨大儿、羊水过多和多胎妊娠的孕产妇;
?缺乏锻炼、体重增长过快的孕产妇;
?多次妊娠的孕产妇;
?瘦高体型、体质弱的孕产妇;
综合看,腹直肌分离偏好选择那些腹部肌肉力量弱或腹部受到的压力大的妈妈。
不过别怕,对于大部分妈妈而言,腹直肌分离只是非常短暂地陪伴了你一下,等你生完宝宝(一般需要半年左右),它们会自动自觉地靠近彼此,恢复到面对面、排排站的状态。
但是,还是会有一部分妈妈的腹直肌无法自己恢复。严重的,甚至可以看到腹部中间位置、肚脐前后是有坑的,这就是产后腹直肌分离症了。
怎样自查产后腹直肌有没有分离?1、平躺仰卧,屈膝露出腹部,左手在头部支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体放松。
2、上身抬起,感觉到两侧腹直肌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感觉不到挤压,那么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测量左右两侧腹肌间的宽度。
3、如果该宽度超过两指,就说明已经发生了腹直肌分离。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康复如果分离宽度超过3指,产后1~2年仍不能缩小恢复的,需要在专业的医生诊断及指导下,进行腹直肌康复训练或其他治疗,促进其恢复。
寻求专业指导,循序渐进恢复。
产后一年之内、腹直肌分离的宽度小于3指之内的,经过收腹等正确的腹部锻炼有可能恢复正常,在没有专业医生、治疗师指导下,不建议做卷腹和躯干扭转等训练,以免加重腹直肌分离的程度。
腹直肌的康复疗法有哪些呢:
1.康复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案
医生借助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纤维,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结合脉管平滑肌、横纹肌、神经刺激治疗仪,人体成分分析仪等设备,为患者提供综合性、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2.普拉提运动方案
普拉提是一种全身塑形训练,尤其注重腹部核心训练。通过专业指导,紧致产后腹部筋膜层,强化腹部肌肉力量,从而达到修复腹直肌分离和瘦腰腹的效果。
3.腹式呼吸法
它以膈肌运动为主,配合腹部运动。主要是锻炼腹横肌、腹内斜肌、腹直肌,可以使腹壁深层肌肉群得到康复锻炼。
医院盆底康复门诊
根据产后妈妈对于盆底肌恢复、腹直肌分离等问题的诉求,医院开设了盆底康复门诊。
预约方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