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穴出自《针灸甲乙经》,是隶属于任脉的穴位。中医认为水分穴具有通调水道、理气止痛、消除水肿的功效。水,指水液;分,指分开。穴内为小肠,小肠能分清泌浊,穴当其处,善于利水,故名。
刺激水分穴能够促进胃肠代谢,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临床当中水分穴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失常的病症,以及腹痛、腹泻、胃下垂、肠炎、反胃吐食等胃肠病症。
水分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一寸处。刺激水分穴,可以采用按摩的方式,用拇指的指尖点按水分穴,3-5分钟即可长期坚持按摩水分穴,可有效地改善反胃、胃下垂等症状。
刺激水分穴还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用艾条温和灸水分穴将艾条点燃置于水分穴上,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处施灸,每次艾灸5-10分钟,每天一次,长期坚持可治疗肠炎、腹泻等症状。
也可以通过拔罐的方法来刺激水分穴,将气罐吸拔在水分穴上,留罐10-15分钟即可起罐,以拔罐部位皮肤隆起可耐受为度。经常刺激水分穴,就可以祛除体内的湿邪之气,从而达到消除水肿、通利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