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一直有个根深蒂固的观点,那就是喝粥养胃。不管男女老少在肠胃出现不舒适症状的时候,几乎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自己在家熬粥喝来帮助缓解,仿佛粥对于我们的胃部来说已经成了一种万能神药。
但是,这个时候,有些人发现,好像自己喝了粥反而更不舒服了,更有人甚至感到胃部仿佛在灼烧。这是为什么?喝粥到底养不养胃?我们又该如何对胃进行养护呢?
其实,要说粥十分有营养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它只是我们产生的一种错觉。由于粥容易消化,它在进入我们的消化系统以后,非常容易被消化。这个时候,血糖迅速升高,帮助促进大脑分泌愉快的信号,这使我们像吃了糖一样快乐。于是,我们就把这种愉快的感觉错误地理解为了对胃有好处,喝粥能养胃就这样出现了。
不过,我们要肯定的是:(喝粥确实能够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些好处。)首先,粥作为流质食物,食用时,不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大量的咀嚼与胃部蠕动就能够快速到达小肠,随后被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这对于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的老人和孩子,以及术后或者胃动力不足的人而言,(确实能够达到减轻脾胃负担的效果。)其次,喝粥还能滋阴益气。适当喝粥能够补充我们人体内的水分,(是个帮助便秘者缓解症状的好办法。)
但是,你知道吗?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喝粥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警惕走进“喝粥养胃”的误区:)
第一,在人体唾液中含有许多酶能够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的作用,然而这些酶的分泌必须通过进食时咀嚼刺激产生,假如我们经常喝粥,咀嚼减少,将会抑制酶的分泌。长此以往,会让我们吃的食物在口腔里面的消化率降低,不仅增加胃的负担,还会影响我们对于食物营养的吸收。并且,由于粥十分容易消化,长期喝粥,将可能会诱发消化功能减退,对于养胃来说,反而得不偿失。
第二,由于粥含有大量的水分,喝粥在短时间内会让胃部的容积与重量增加,这对于胃下垂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好的。而对于那些容易烧心、反酸的人来说,喝稀粥还容易导致上泛,加重症状。这些人都要少喝粥才行。所以说,粥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成为它的缺点,我们一定要知道“物极必反”,不管是喝粥还是别的什么事情都要铭记一点:“适当”“适量”很重要。
(那么,你知道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养胃吗?)光是靠着不切实际的偏方好胃,那是异想天开,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避免一些肠胃疾病。
(首先,我们的吃饭速度不能太快。)当食物被牙齿咀嚼得越碎,胃分解食物的压力就越小。这里有个简单又有效的护胃小窍门告诉您:每口饭咀嚼10次以上再咽下,可以帮助我们的胃更好地进行消化。
(其次,要规律饮食。)不仅每天进餐时间要规律,不能饱一顿饿一顿,还要杜绝暴饮暴食,尽量不给胃增加更大的负担。
(最后,还要保持放松的心情。)看到这里的观众朋友可不要发笑,这可是有根有据地研究。在临床中,医生们发现那些胃病患者往往比健康的普通人更加焦虑、紧张。
当然以上养胃小窍门仅限于我们的胃还算健康时可以起作用,要是胃部已经出现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做的还是尽管就医,让专业的医生来帮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