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北方新报」
人不可一日无水。当人体内水分丢失达到体重的2%~3%,便会感到口渴,此时会有头痛、头晕无力、皮肤弹性变差等症状;失水量占体重的3%~6%时,就会出现循环功能下降的症状;若失水量达到体重的6%以上,就可能导致休克或昏迷。喝水这件“小事”有着不少“大学问”,掌握不好喝水节奏的人不妨试试“一日七次补水法”。
7∶00
早起喝水唤醒身体
早起尽量喝温水,可以滋养五脏、润肺燥、缓解咳嗽,若水温过凉容易导致腹泻;水不宜太多,毫升左右即可,体质较弱的儿童及老人喝毫升左右为宜;喝得不宜太快,否则容易呛到,甚至对心脏造成负担。
10∶30
工作间隙补水提高效率
上午喝水的量可以根据工作的强度、口渴的程度来自我把控,通常毫升左右即可。从事体力劳动或在炎热环境下工作的人,体内水分流失比较多,需要适当多喝一些。如果平时容易口干,饮水频率及饮水量都需要增加,以保持咽部湿润且不会频繁小便为宜。
13∶00
餐后一杯助吸收
饭后喝水不宜太多。如果过量,容易把胃撑得过满,使人产生胀痛感,久而久之甚至会导致胃下垂,影响身体健康。过量的水还容易冲淡胃酸,削弱消化功能。建议喝毫升左右即可,汤、粥等食物也可以起到类似效果,在保证热量摄入不超标的情况下可以代替部分水。
15∶30
工作疲惫了补充点水果
工作到下午,人常常会感到疲惫,大脑运转也不够灵活。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喝一杯茶水,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不喜欢喝茶的人也可以用水果来代替。
18∶00
晚饭前一杯缓解饥饿
下班、放学后回到家时,很可能会处于比较口渴、饥饿的状态,此时补水不仅可以缓解口渴,还可以增加饱腹感,防止晚餐时过度饥饿而暴饮暴食,为肠胃减轻消化负担。晚饭前喝水对血管也有好处,还可以预防胆结石、肾结石等疾病。此外,18∶00左右气血流注肾经,喝水有助于“洗肾”,养肾等于养命。
19∶30
晚饭添汤不胀气
刚进食完不宜大量喝水。因为此时胃会分泌很多胃液,若摄入大量水分胃液便会被稀释,反而会造成消化不良问题。不妨在晚餐中增加汤或粥,既丰富营养,又能代替一部分水分摄入。
21∶00
睡前一杯奶助好眠
一天当中的最后一杯水最好安排在睡前一个半小时左右,大约是21∶00。睡前喝水有助于预防睡眠期间血液浓度过高,降低中风的风险,还可以避免第二天早上醒来口干舌燥。最后这次补水可以喝些牛奶,既能补充蛋白质和能量,避免出现睡觉时饿肚子的情况,还有助于睡眠。
以上的“一日七次补水法”旨在倡导大家把每日所需水分分布在不同时段去补充,尽量让身体始终保持在一个水均衡的状态。不过,补水要灵活进行,因人、因时、因地而宜。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