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习笔记之中医基础理论病机之精气血 [复制链接]

1#

一、精的失常1、精虚。指肾精(主要为先天之精)和水谷之精不足,及其功能减退所产生的病机变化(故以脾、肾为主)。肾精亏损有多方面的表现,如小儿生长发育不良、女子不孕、男子少精不育、精神委顿、耳鸣、健忘,腰膝酸软,以及成年人体弱多病,未老先衰等。2、精的施泄失常。精的施泄有两种方式,一是分布于各脏腑之中而为脏腑之精,二是化为生殖之精以适度排泄。

二、气的失常1、气虚。指一身之气不足,而表现出相应的功能减退的病机变化。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脾肺肾的功能失调,而致使气的生成不足;以及因劳倦内伤,久病不复等,使气过多消耗而致。临床表现常见:精神委顿,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面白,舌淡,脉虚等。2、气机失调。指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而引起的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病机变化。(1)气滞——指气的运行不畅,郁滞不通的病机变化。多因情志抑郁,或痰湿、食积、热郁、瘀血等阻滞气机,影响气机运行;或外邪侵袭,阻遏气机等。一般属于实邪为患。以肺、肝、脾胃多见。气滞于某部可出现胀满、疼痛。(2)气逆——指气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以脏腑之气逆上为特征的病机变化。最常见于肺(咳逆上气)、胃(嗳气、恶心、呕吐)和肝(肝气上逆,头痛头胀、面红目赤、易怒等,甚至血随气逆,出现咯血、吐血等)。(3)气陷——指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病机变化。多由气虚病变发展而来,尤与脾气的关系最为密切。升举无力,内脏位置下移(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4)气闭——指气闭阻于内,不能外出,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的病机变化。多发病急骤,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为特点。(情志)(5)气脱——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脱失,以致机体功能突然衰竭的病机变化。一是慢性病长期消耗而气衰所致,二是因大出血、大汗等气随血脱、气随津脱等。出现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不开,全身瘫软,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

三、血的失常1、血虚。一是失血过多,二是生成不足,三是消耗过多。2、血行失常。(1)血寒——指血脉受寒,血流滞缓,乃至停止不行的病机变化。临床多以血脉瘀滞而引起局部疼痛为特征,伴见手足、爪甲、皮肤及舌色青紫等症状。寒凝肝脉,血气瘀滞,可见巅顶、肋下、少腹、阴部冷痛,或妇女痛经、闭经等。(2)血热——指热入血脉,使血行加速,脉络扩张,或灼伤血脉,迫血妄行的病机变化。常见面红目赤,肤色发红,舌色红绛,脉数等症状。(3)出血——血液逸出血脉的病机变化。(离经之血,不及时排出或消散,蓄积体内则成瘀血)

四、精气血关系失调1、气滞血瘀——气机郁滞,导致血行障碍;或血行不畅,导致气的运行郁滞,出现气滞和血瘀同时并存。2、气虚血瘀——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而致血瘀。3、气不摄血——多由于久病伤脾,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所致。主要表现为脾不统血所致的皮下紫癜、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等。4、气随血脱——大量出血,气随血液流失而急剧散脱。(危重证候)5、气血两虚——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多因久病消耗所致。6、精气两虚(肾)久病或年老体弱。7、精血不足(肝肾同源,精血互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