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饭后走路有学问,你走对了吗 [复制链接]

1#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养生谚语。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斜走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所以饭后合理散步,可以补肾气,强身健体。

饭后散步也要“因人制宜”

1、健康人

饭后应当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慢慢走动,饭后立即散步会影响消化功能,还可能会导致胃下垂。饭后人体温度较低,到户外散步易与外界产生温度差,引起皮下组织血管骤然收缩,而引起风寒头痛。所以健康人应该饭后十分钟再散步。

2、胃下垂患者

饭后散步尽管好处多多,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体质较差,体弱多病,尤其是胃下垂患者,饭后不能马上散步,应平卧10~20分钟再散步。

3、老年人

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餐后,尤其是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锻炼。寒冷的冬季不适合饭后到户外散步,尤其不适合身体虚弱的人,因为易使人感受寒邪。

4、基础疾病患者

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最好是在饭后一小时再散步,且步速不宜过快。因为在进食后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患者最好是饭后闭目静坐三十分钟后再散步,因为饭后散步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会诱导发危险。

怎么走有技巧

饭后适合摆步行走,不应匆匆赶路似的疾走,而是摆动手臂,悠闲地慢慢溜达。如果饭后运动过于剧烈,会引起血液流动过快,人体内的血液就会更多地分布于躯干、四肢等,势必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去,这样就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坏了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肠胃道疾病。

倒走法

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倒走每个人都会的,就是脚尖要翘起,脚后跟先着地。保持直膝,左右脚有序向后倒走,走路时两臂自由摆动,呼吸自然。脚后跟先着地,实际上就是刺激了“肾经”穴位。经常用这种方式健走可以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脚尖着地法

走时尽量用脚尖着地,肾经第一个穴位就在脚底中心我们称之为“涌泉”。中医以为,涌泉穴直通肾经,脚心的涌泉穴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刺激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体,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咯血、鼻塞、头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敲打散步法

我们可以边散步边握拳,以适当的力度拍打后背腰部。正确的握拳方法: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的根部,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我们都知道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小拳头都是攥紧的,而人死亡的时候我们说“撒手人寰”,所以时常保持握拳的姿势有益于固守精气在体内,配合敲打可以强身健体。腰背有肾腧穴,边走边拍打可以补肾气,强筋骨,通肾络。

深呼吸散步法

饭后慢慢走,配合深呼吸,呼吸保持柔和、缓慢、均匀、深长,可以增强肾功能,延缓衰老。中医认为,肾和呼吸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里有个说法是:“肺主气,肾主纳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肺”主管人的呼吸,而从肺吸入的气,要下沉到肾脏,被肾所吸纳。所以,肾气足的人肺气才能充足,肾气衰弱的老人,肺气不足,所以一般都呼吸短促。散步配合深呼吸促进肾的吸纳功能,有养肾补肾的作用。有阻塞性肺病的人不适合做深呼吸,如果有其他疾病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做深呼吸。

END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