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书推荐丨胃下垂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复制链接]

1#

胃下垂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年有研究报道例X线钡餐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胃下垂的总体发生率为9.8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胃下垂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精神负担及经济负担。

通常将胃分为贲门口、胃底、胃体、幽门部4部。贲门附近的部分称贲门部,界域不明显;贲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为胃底,临床有时称胃穹窿,内含吞咽时进入的空气,约50mL,胃部X线片可见此气泡;自胃底向下至角切迹处的中间大部分称胃体;胃体下界与幽门之间的部分称幽门部;幽门部的大弯侧有一不甚明显的浅沟称中间沟,将幽门部分为右侧的幽门管和左侧的胃窦部,幽门管长2~3cm,幽门窦通常位于胃的最低部,胃溃疡和胃癌多发生于胃的幽门窦近胃小弯处。

·胃部解剖结构·

胃下垂属消化道运动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受人体精神、体质、营养、疾病多种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胃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运动形式是胃的紧张性收缩和容受性舒张,使胃保持正常形态与位置。如果胃的紧张性过低,则易引起胃扩张,发生胃下垂。另一种运动形式是蠕动。如胃的蠕动增强,可促进胃的排空;反之,胃的蠕动减弱,胃的排空时间延长,其容积、体积增大,超重负荷形成胃扩张,改变胃的正常生理形态和位置,导致胃下垂。

柯晓、*恒青主任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编写了这本《胃下垂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希望通过本书,帮助读者提高对胃下垂的认识,促进对胃下垂的临床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

内容简介

胃下垂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瘦长体形的女性、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而伴腹肌张力消失者,尤多见于消耗性疾病和进行性消瘦者。本书分别从西医、中医两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西医方面主要从发病机制、诊断及内外科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中医方面则包括中医相关理论、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常用中药及中成药、外治治疗、预防调护等,同时还分享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胃下垂的宝贵经验,并加入当代名医诊治经验、当代名医医案赏析等,以希促进读者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胃下垂,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目录

←左右滑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