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普时间您真的了解ldquo胃下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胃下垂是什么病?

胃下垂是「内脏下垂」的一种,

在站立的时候,

胃的位置下降,低于正常位置以下。

胃下垂时,胃的生理蠕动减慢,食物排空时间延长,食物长时间滞留胃内,同时胃的消化功能也降低,从而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

轻度下垂者一般没有什么症状,仅仅在体检做胃肠钡餐时发现

下垂明显者会出现腹部胀满、沉重、压迫,吃多了或者饭后剧烈活动后腹痛严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

重度患者会因为饱受胃下垂症状的长期折磨,导致患者精神负担过重,因而出现失眠、头晕、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

腹胀同时有下列表现时应要想到胃下垂

①腹胀多在餐后发生,平躺在床上后很快好转

②腹胀时轻时重,多在下午后傍晚时分、过度疲倦、睡眠不好后更加明显

③多见于消瘦的人,常伴有乏力、大便干结、活动后气短等

④因餐后腹胀而畏惧进食,更加消瘦,餐后腹胀症状更为明显而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胃下医院进行钡餐检查拍片后才能确诊的,大家不要自己给自己诊断,把消化不良误认为是胃下垂。

胃下垂常见的病因

腹内支撑内脏器官的韧带松弛,或严重消瘦、腹壁肌肉松弛、腹肌张力减弱。

打个比方,就像是我们平时买个西瓜,用塑料袋装了,一只手从上面提着,另一只手叉开手指从下面托着,这样能很好地维持西瓜平衡与稳定。

而塑料袋力量不行了,提着的手不够力气了,西瓜就会掉下去。

我们的胃也是如此。

韧带松弛了、腹肌力量减弱,都有可能导致胃下垂。

——韧带变松呢,可能是下面的原因导致的:

①长期暴饮暴食使胃容量增加;

②腰带过紧;

③年老自然衰弱。

由于韧带松弛,不能再把胃好好悬吊、固定在一定范围内了,就可能出现胃下垂。

——另外,还有几种原因会引起腹肌张力下降、腹肌无力,于是腹压下降,也可能发生胃下垂:

①多次妊娠

②腹壁松弛

③腹壁手术

④卧床少动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出现生理性衰退,肌肉松弛、韧带无力,容易发生胃下垂。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胃下垂总体的发病人数也是逐年增多的,多见于老年消瘦人群,尤其是身体瘦弱的女性,平时就比较苗条,腹腔内起支撑作用的脂肪少;又缺乏体育锻炼,腹肌无力,腹部张力小;再加上年纪大了,韧带老化,最终导致了胃下垂的发作。

中医学认为:

胃下垂主要由于平时脾胃虚弱,或长期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损伤脾胃,脾虚气陷,肌肉不坚,无力托举胃体所致。

我们叫脾虚气陷,或者说中气不足。

脾主升,脾气可以将水谷精微向上输布到头面部和心肺,滋养全身;还可以固定保护和托举我们的各个脏器,维持体内脏器位置的相对恒定。一旦脾气虚弱,中气不足,无力托举,就会出现胃下垂的症状。

治疗

对于胃下垂,没有什么特效的西药,只能是根据出现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然后就是依靠生活调养了。

而中医对胃下垂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中医治疗以补中益气为主,可以用穴位治疗配合药物服用来补益中气。

艾灸法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百会穴属于督脉,是督脉与三条阳经经气交会的地方,灸之则阳气旺盛,是一个保健大穴,有升阳举陷的作用。

合谷:简便取穴法

另一手拇指纹对虎口,指尖落下的位置

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具有治疗胃痛、腹痛之功效,灸之能使原气通达,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抵御病邪的作用。

中脘:脐上4寸

中脘为胃气集中于腹部的地方,灸之可疏通胃气,使胃蠕动增强

气海:脐下1.5寸

气海为肓之原穴,灸之能补益中气,升阳举陷

足三里

膝盖外侧下方凹陷处(膝眼)距离4指长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之要穴,能调理肠胃,疏通经络,提高机体免疫力。艾灸足三里能温中补虚,益脾和胃,治疗脘腹胀痛等症。

五穴合用,升阳举陷、温中补虚、益脾和胃,可提高消化道平滑肌的张力及蠕动,促进胃肌张力的提高和腹肌发达,治疗胃下垂。

艾灸方法:艾条在上述穴位施行温和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穴灸5~10min,至皮肤稍红晕为度,每天施灸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一般治疗2~3个疗程。

代茶饮

每日以苍术20克泡茶饮服

胃下垂多属脾虚中气下陷。脾虚,则运化失健,势必挟湿,湿浊不化,清气就不能上升。

苍术温化痰饮,健脾燥湿,帮助脾气散精。

药膳

※砂仁*芪猪肚

材料:

*芪20克,砂仁6克,猪肚1个。

做法:

猪肚洗净,将*芪、砂仁用纱布包好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

功用:益气健脾,消食开胃。

*芪为补气要药,李时珍称其为“补药之长”,尤其善于益气升阳,治疗各种脏器下垂,

砂仁能行气和胃、醒脾、治疗食滞食积(消化不良)。服用适量砂仁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

猪肚能补胃,益气。

猪肚*芪汤可补中气,健脾胃,行气滞,止疼痛,对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之胃下垂,颇有效验

注意事项:

一、胃下垂患者的饮食调理

①少食多餐

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数可以增加,每日4—6餐为合适。

②细嚼慢咽

用餐速度要相对缓慢些,有利于消化吸收,增强胃蠕动,促进排空速度,缓解腹胀不适。

③食物细软

平时所吃的食物应细软、清淡、易消化。主食应以软饭为佳,如面条要煮透煮软,少吃又厚又硬的夹生面条;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

④营养均衡

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础上,力求使膳食营养均衡,进食易消化而富营养的食物,特别增加富于维生素的食品。

脂肪类食物的比例应偏低些。因为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使胃排空缓慢,过多进食脂肪会使本已排空不畅的胃蠕动更加弛缓,加重食物潴留。

而蛋白质食物应略有增加,如鸡肉、鱼肉、瘦猪肉、半熟鸡蛋、牛奶、豆腐、豆奶等,将其做得细软些并不会影响消化吸收。通过增加蛋白质摄入,可增加体力和肌力,缓解易疲劳等症状,也可改善胃壁平滑肌的力量,促进胃壁张力提高、蠕动增强。

⑤减少刺激

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姜、过量酒精、咖啡、可乐及浓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加重,影响病情改善,故而这些食物应尽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

⑥防止便秘

胃下垂患者的胃肠蠕功往往都比较缓慢,若饮食不当或饮水不足则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会加重胃下垂程度,所以,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止便秘。

我们之前专门讲过一次便秘防治事项,没听的朋友们可以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