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明光ID:xmg」
↑文化明光↑明光市作家协会主办
年7月26日,突然接到“李爷”病逝的噩耗,我急忙从滁州乘火车赶往明光,傍晚冒雨赶到李家,与“李爷”作最后诀别。
27日清晨5点多,送行的车辆在雨中出发,缓行在明光城区几条大路上,到达火化场时,小雨渐停。告别大厅庄严肃穆,鲜花丛中安放着“李爷”的遗体。灵堂两侧竖挂着的挽联上写道:“为人正直表里如一正大光明;心有善念毕生努力厚道为人。”这是对逝者一生的总结和评价。
我称呼的“李爷”是何人?他就是大名鼎鼎、老明光人很熟悉的原明光市开关厂厂长李国文(.8-.7)老人--我的近邻。台上正中摆放的遗像,是“李爷”拍摄于中年时代,端庄肃穆的面孔,两眼炯炯有神。看着照片,仿佛又回到几十年前,往事一幕幕涌上我的心头。
和谐家庭
七十年前,我才刚刚记事,我们两家成了近邻。走进明光大马路18号(今人民路43号)那半间过道,进入小院,右侧即是李国文家。再往里走几步,到第二进的过道,仍是右侧山墙打门的三间小屋,即是我的新家--刚从河下顺河街搬过来。
李国文叔叔小名叫黑牛,大马路中段有很多泗洪老乡比他年轻的都叫他“牛哥”。父亲按明光在旧社流行的叫法,让我称呼17岁的国文叔叔为“牛爷”。(明光及周边江淮一带的方言,把爹、叔称为爷,把爷爷叫做爹爹,与北方及全国大多数地域的称呼,整个反过来了,也只有土生土长的老明光人才会这么称呼--把某叔称为某爷)。
家父是独子,“牛爷”也是独子,两人从此成为要好的兄弟,相处一直到老。“牛爷”虽然只年长我13岁,但在我五岁还是个不谙世事的玩童时,他就是马路街的居民组长,然后是治安主任、街长。
年,“牛爷”要成家了,不能再这样称呼了,父母叫我改喊“李爷”。从此,把国文叔叫“李爷”,一直这样称呼。与之携手的新媳妇,漂亮大方,贤惠善良,两人既同年又是同乡。她叫王秀英,我喊她“李婶”。
李家爹爹(明光方言,即爷爷)李广元老人,原籍安徽省泗洪县(年划归江苏省)青阳镇。兄弟三人行三。李爹爹早年到明光“混穷”,做小生意,卖个日用杂货、瓜子小糖什么的。年合作化后,进了烟酒合作商店。李爹爹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一脸笑容,话语不多。
李奶奶个子不高,是个小脚老太,待人热忱,特别喜欢小孩,待我如亲孙子一样。我幼时受到李奶奶的特别关爱和照顾,小腿一迈,几步就到李家,我爬椅子、钻桌子底下,到处乱摸乱掏,找小人(画)书看,李奶奶也不生气,任我“胡闹”。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李奶奶叫我帮她写家信,她口述我写,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替人写信。写完读给她听,她非常满意,特意做了我爱吃的好菜犒劳我。李奶奶待人热情,受人尊重,以致后来国文叔的许多朋友常去李家玩,都尊称李奶奶为“三娘”,那一声声“三娘”叫的沁人肺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显得十分亲近,宛如一家人。
李家新媳妇进门,购置了一台轧花机,李婶以弹棉花、网被絮为业,最后进了综合社(即后来的三酒厂、明龙饮料总公司)当工人至退休。勤劳善良的李婶,善于持家,李爷好朋好友(“好”读第四声),常有朋友登门,李家留饭,有酒有菜,李婶总是热情接待,笑脸相迎。李婶一生劳苦,养育六个子女,上要敬老,下要养小,还要上班。繁重的劳动,使她患了胃下垂的毛病,后听医生说,怀孕可以把胃“顶”上去,她信了,因此有了第六个孩子。
李爷经常在外奔波,家务都有李婶操持,夫妻相敬如宾。李爷有时在外喝酒高了,回家后嗓门大了或高言几句,李婶从不发火,端茶上水,服侍周到。我们为邻几十年,从未见他们红过脸。这是一个十分和谐、团结、充满爱的大家庭。
闪亮青春
年,国文叔任南马居委会主任,年10月,全民大办工业,他先后担任过明光被服厂、明光制鞋厂的副厂长。年工业下马,工厂关停了。国文叔在自家门面房开了一个修配组,隶属于手工业联社明光办事处管辖。
国文叔年轻时喜爱篮球运动,他身高1.78米,身材偏瘦,非常灵活。五、六十年代曾是明光镇篮球队的组织后卫。当年,明光镇篮球队很出名,队员有李全信、李汉斌、朱俊章、朱述成等人。李全信外号“二毛”也,中远距离投篮很准(即后来的三分球),双手后揹式的投篮,大多数是球直接进网不沾篮圈的“空篮”。那个年代,明光篮球运动十分活跃,文化馆后面的球场常有比赛。比较知名的队还有教工、商业、供销、铁路、工业、桥头部队等。
年,明光镇成立工程队,国文叔被借调去担任队长。年,修配组并入县五金厂,从此国文叔成为五金厂职工。
七十年代初,嘉山县决定建化肥厂。厂址选定,开始建设。到了年春,眼看化肥厂就要建成了,可是关键设备一一空压机还没有着落。此时,国文叔借调在公检法,正在参与侦破案件,已接近尾声。数月前,国文叔接到泗洪老家来信说,早年参加革命失去联系的表兄高某,现已联系上了,现任上海空压机厂党委书记。国文叔准备案件结束后去上海看望表兄。时任县工办主任阮宜圃闻讯,亲自来找李国文,请他去上海跑一趟。结果国文叔到上海,在其表兄高书记的协调帮助下,为嘉山县化肥厂解决了空压机设备,使我县化肥厂如期于年建成投产。国文叔为我县化肥厂上马立下一功,后来有人讲,李国文当时如果要求调到化肥厂工作,也是有可能的,这样集体企业的身份就可以转为国营(全民)的了。可是国文叔并未向组织上张口,未提任何要求,而是于年底回到五金厂,当了模具钳工。
破案有功
年8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同时决定组建县“群专”指挥部,需要抽调工作人员。因李国文是老治安干部,公安机关老干警对他都比较了解,把他抽去了,他又向军代表推荐了我。我们俩作为群众代表加入到刚组建的“群专”指挥部,主要职责是,配合公检法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参与办理了不少治安案件,一直到年底“群专”撤销,我们各回原单位。此后不到一年,年12月28日,县革委会大院发生公章被盗案,我与国文叔等人又被公检法军管组征召借用,通过大家共同努力,终于破获此案。
年我的两篇纪实文学文章,一篇是4月21、22日发表在《文化明光》平台上的《难逃法网》,另一篇《今生无悔》载于《人文明光》总第15期(《文化明光》平台8月27日推送),追忆老警察赵宝祥。这两篇文章中都提到了赵宝祥和李国文,年冬破获的车盗集团案,他俩都是专案组主要成员,带领群专队员,在调查、抓捕、追赃过程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还描述了嘉山县“12-28”公章被盗案能得以迅速破案,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赵宝祥、李国文这一小组,布控工作做的深入细致。破案时机,稍纵即逝,当时他俩二下蚌埠,如当晚不留宿于蚌,等待次日召开旅社负责人会议,并且到会上去说说案情,再三提醒大家的